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自复位延性剪切薄板支撑钢框架的简化模型和超强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延性剪切板支撑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3页
    1.3 自复位支撑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自复位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5 钢板剪力墙简化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6 结构超强系数、延性折减系数、强度折减系数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7 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研究内容第21-23页
        1.7.1 目前研究的不足第21页
        1.7.2 本文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DTSP钢支撑的交叉杆简化模型的理论及验证第23-56页
    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23-24页
    2.2 DTSP钢支撑精细化模型的滞回性能分析第24-29页
        2.2.1 DTSP钢支撑精细化模型的建立第24-25页
        2.2.2 DTSP算例设计第25-26页
        2.2.3 DTSP钢支撑精细化模型的滞回性能第26-29页
    2.3 DTSP钢支撑交叉杆简化模型的理论分析第29-34页
        2.3.1 DTSP钢支撑的简化模型第29-30页
        2.3.2 DTSP钢支撑简化模型的理论分析第30-34页
    2.4 DTSP钢支撑交叉杆简化模型的有限元验证第34-55页
        2.4.1 简化模型的建立第34-37页
        2.4.2 滞回曲线对比第37-39页
        2.4.3 骨架曲线对比第39-45页
        2.4.4 刚度退化对比第45-49页
        2.4.5 耗能能力对比第49-55页
    2.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SC-DTSP钢支撑交叉杆简化模型的理论及验证第56-82页
    3.1 SC-DTSP钢支撑精细化模型的滞回性能分析第56-60页
        3.1.1 精细化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3.1.2 算例设计第57-58页
        3.1.3 精细化模型的滞回性能第58-60页
    3.2 SC-DTSP钢支撑交叉杆简化模型的理论分析第60-62页
        3.2.1 简化模型的简单介绍第60页
        3.2.2 交叉杆简化模型的理论分析第60-62页
    3.3 SC-DTSP钢支撑交叉杆简化模型的有限元验证第62-81页
        3.3.1 简化模型的建立第62-63页
        3.3.2 滞回曲线对比第63-66页
        3.3.3 骨架曲线对比第66-72页
        3.3.4 刚度退化对比第72-75页
        3.3.5 耗能能力对比第75-81页
    3.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基于循环Pushover方法量化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超强系数第82-100页
    4.1 算例设计第82-89页
        4.1.1 设计概况第82-83页
        4.1.2 截面设计第83-85页
        4.1.3 设计验算第85-89页
    4.2 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超强系数第89-92页
        4.2.1 超强系数第89-90页
        4.2.2 循环Pushover分析方法第90-91页
        4.2.3 超强系数RΩ的具体计算流程第91-92页
    4.3 层数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超强系数的影响第92-95页
        4.3.1 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能力曲线第92-94页
        4.3.2 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超强系数第94页
        4.3.3 层数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超强系数的影响第94-95页
    4.4 设防烈度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超强系数的影响第95-98页
        4.4.1 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能力曲线第95-97页
        4.4.2 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超强系数第97页
        4.4.3 抗震设防烈度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超强系数的影响第97-98页
    4.5 水平力分布模式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RΩ的影响第98-99页
    4.6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基于循环Pushover方法量化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延性折减系数和强度折减系数第100-109页
    5.1 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延性折减系数第100-104页
        5.1.1 按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0计算延性折减系数第100-101页
        5.1.2 层数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第101-102页
        5.1.3 抗震设防烈度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第102-103页
        5.1.4 水平荷载分布模式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第103-104页
    5.2 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强度折减系数第104-107页
        5.2.1 按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0计算的强度折减系数第104页
        5.2.2 层数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第104-105页
        5.2.3 抗震设防烈度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强度折减系数R的影响第105-107页
        5.2.4 水平荷载分布模式对SC-DTSP支撑钢框架结构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第107页
    5.3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9-111页
    6.1 主要结论第109-110页
    6.2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作者简介第115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村更新中的社区空间营造研究
下一篇:GX公司BT型产品生产线平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