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的意见集合--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全新的民意表达平台 | 第8页 |
·新的社会舆论源头 | 第8页 |
·引导网络舆情的必要性和方法 | 第8-10页 |
·引导网络舆情的必要性 | 第8-9页 |
·引导网络舆情的方法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什么是“舆论” | 第10-16页 |
·什么是“舆情” | 第16-17页 |
·“舆论”与“舆情”的区别和联系 | 第17页 |
·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文献数量 | 第17-18页 |
·研究角度 | 第18-19页 |
·研究机构的建立 | 第19页 |
·本文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 第20页 |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20-22页 |
2 网络舆情分析 | 第22-61页 |
·网络舆情的表现方式分析 | 第22-28页 |
·网络舆情的载体分析 | 第22-25页 |
·网络舆情的符号分析 | 第25-28页 |
·网络舆情的指向分析 | 第28-30页 |
·网络舆情积极作用 | 第30-41页 |
·网络的力量 | 第30-33页 |
·网络舆情促成协商民主氛围 | 第33-36页 |
·网络舆情设置政府议程 | 第36-39页 |
·网络舆情监督社会行为,释放社会压力 | 第39-41页 |
·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 | 第41-50页 |
·虚假言论横行,盲目跟风起哄 | 第42-44页 |
·行为模式极端,非理性倾向明显 | 第44-47页 |
·网络暴力频发,影响社会秩序 | 第47-50页 |
·低俗、下流等其他非理性表达泛滥 | 第50页 |
·网络舆情成因分析 | 第50-61页 |
·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基础 | 第50-54页 |
·公众的表达欲望是诱因 | 第54-56页 |
·当前国内外社会环境是土壤 | 第56-57页 |
·浏览的持续性和回帖的变化性是关键 | 第57-61页 |
3 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 第61-71页 |
·国外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的启示 | 第61-62页 |
·内外结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 第62-71页 |
·网络舆情内部引导机制 | 第63-65页 |
·网络舆情外部引导机制 | 第65-71页 |
4 结论 | 第71-75页 |
·研究结论 | 第71-73页 |
·网络舆情的表现方式 | 第71页 |
·网络舆情指向 | 第71页 |
·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 第71-72页 |
·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 | 第72页 |
·网络舆情的成因 | 第72-73页 |
·网络舆情内外结合的引导机制 | 第73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73-74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