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思维导图及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 第16-22页 |
(一) 思维导图的界定 | 第16-17页 |
1. 思维导图的含义 | 第16页 |
2.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不同 | 第16-17页 |
3. 思维导图的分类 | 第17页 |
(二) 思维导图的特点 | 第17-19页 |
1. 呈现内容的结构化 | 第17-18页 |
2. 呈现方式的可视化 | 第18页 |
3. 思维表现的发散性 | 第18-19页 |
4.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第19页 |
(三) 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 第19-22页 |
1.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 第19-20页 |
2. 有利于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 第20-21页 |
3. 有利于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 第21-22页 |
二、制约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因素 | 第22-29页 |
(一) 师生双方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 第22-25页 |
1. 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认识 | 第22-23页 |
2. 对教学内容中心主题的认识 | 第23-24页 |
3. 对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认识 | 第24-25页 |
(二)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 第25-26页 |
1. 优质的素养技能 | 第25-26页 |
2. 扎实的知识素质 | 第26页 |
3. 时代化的创新素质 | 第26页 |
(三) 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参与积极性 | 第26-29页 |
1. 学生的个体元认知 | 第27页 |
2. 学生的任务与策略认知 | 第27页 |
3. 学生的合作型学习能力 | 第27-29页 |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 第29-39页 |
(一) 提高认识,增强思维导图应用的自觉性 | 第29-30页 |
1. 转变教师思维 | 第29-30页 |
2. 启发学生思维 | 第30页 |
(二) 注重方法,讲究思维导图应用的多样性 | 第30-33页 |
1. 流程型思维导图 | 第31-32页 |
2. 圆圈型思维导图 | 第32-33页 |
(三) 把握时机,提高思维导图应用的针对性 | 第33-35页 |
1. 帮助教师规划教学目标 | 第33-34页 |
2. 帮助教师调控教学进度 | 第34页 |
3. 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效果 | 第34-35页 |
(四) 加强学习,提升思维导图应用的有效性 | 第35-38页 |
1. 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 | 第36页 |
2. 建立教师教学的竞赛机制 | 第36-37页 |
3. 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 第37-38页 |
(五) 完善条件,增强思维导图应用的可行性 | 第38-39页 |
1. 开放的外部环境 | 第38页 |
2. 教学辅助者的支持 | 第38-39页 |
四、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一) 结论 | 第39页 |
(二) 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