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虚假诉讼罪定罪标准问题实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7-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10页
    1.2 研究内容与样本第10-11页
        1.2.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2 研究样本第11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1-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2 创新点第12-13页
第2章 虚假诉讼罪定罪标准现状总体考察第13-20页
    2.1 虚假诉讼罪定罪总体情况第13-15页
        2.1.1 虚假诉讼罪在不同年份的适用情况第13-14页
        2.1.2 虚假诉讼罪在不同地域的适用情况第14-15页
    2.2 虚假诉讼罪定罪标准适用状况的总体特点第15-20页
        2.2.1 虚假诉讼的实际定罪率低第15-16页
        2.2.2 定罪标准以“妨害司法秩序”为主第16-17页
        2.2.3 具体定罪标准存在不统一现象第17-18页
        2.2.4 虚假诉讼犯罪共同犯罪率高、民间借贷为高发领域第18-20页
第3章 虚假诉讼罪“妨害司法秩序”的考察第20-34页
    3.1 妨害司法秩序的概念及类型第20-22页
        3.1.1 妨害司法秩序的概念第20-21页
        3.1.2 妨害司法秩序的类型第21-22页
    3.2 妨害司法秩序的适用情形第22-28页
        3.2.1 案件审理前“妨害司法秩序”的适用情形第22-24页
        3.2.2 案件审理中“妨害司法秩序”的适用情形第24-26页
        3.2.3 案件审理后“妨害司法秩序”的适用情形第26-28页
    3.3 “妨害司法秩序”的标准分析第28-34页
        3.3.1 “妨害司法秩序”的理论纷争第28-30页
        3.3.2 “妨害司法秩序”的整体标准第30-31页
        3.3.3 “妨害司法秩序”的具体标准第31-34页
第4章 虚假诉讼罪“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考察第34-45页
    4.1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概念及类型第34-37页
        4.1.1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概念第34-35页
        4.1.2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类型第35-37页
    4.2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适用情形第37-39页
        4.2.1 “严重侵害他人财产性权益”的适用情形第37-38页
        4.2.2 “严重侵害他人非财产性权益”的适用情形第38-39页
    4.3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标准分析第39-45页
        4.3.1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理论纷争第39-40页
        4.3.2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整体标准第40-41页
        4.3.3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标准第41-4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8页
    5.1 结论第45-46页
    5.2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情节严重”司法解释的瑕疵与改进
下一篇:刑事从业禁止制度完善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