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中的居民参与研究--以武汉市H社区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20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 | 第12-14页 |
2. 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 | 第14-17页 |
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8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 文献法 | 第18页 |
2. 访谈法 | 第18-20页 |
二、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 第20-24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1. 社区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2. 社区治理与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 第21-22页 |
(二) 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1. 社区治理 | 第22页 |
2. 社区志愿服务 | 第22-23页 |
3. 社区居民参与 | 第23-24页 |
三、H社区志愿服务中居民参与的基本概况 | 第24-33页 |
(一) H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背景 | 第24-26页 |
1. 政府积极推动 | 第24-25页 |
2. 社区调动资源 | 第25页 |
3. 引入社会组织 | 第25-26页 |
(二) 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 | 第26-27页 |
(三) 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 | 第27-30页 |
1. 依附性参与 | 第27页 |
2. 志愿性参与 | 第27-28页 |
3. 身体性参与 | 第28-29页 |
4. 权益性参与 | 第29-30页 |
(四) 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成效 | 第30-33页 |
1. 参与形式丰富 | 第30-31页 |
2. 参与领域扩大 | 第31页 |
3. 参与意愿增强 | 第31页 |
4. 参与渠道拓宽 | 第31-33页 |
四、H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 | 第33-39页 |
(一) 外部因素 | 第33-37页 |
1. 参与主体结构单一 | 第33-34页 |
2. 社区志愿服务领域较窄 | 第34-35页 |
3. 社区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4.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欠缺发展能力 | 第36-37页 |
(二) 内部因素 | 第37-39页 |
1. 空暇时间较少,精力不足 | 第37页 |
2. 利他主义精神缺失 | 第37-38页 |
3. 缺乏对志愿服务的正确认识 | 第38-39页 |
五、社区治理视角下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优化路径 | 第39-43页 |
(一) 宏观层面 | 第39-41页 |
1. 提高居民之间信任度,稳固居民参与基础 | 第39-40页 |
2. 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协同治理模式 | 第40页 |
3. 健全志愿服务制度体系,规范社区治理 | 第40-41页 |
(二) 微观层面 | 第41-43页 |
1.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治理的信息化 | 第41-42页 |
2. 推行项目实践模式,丰富志愿服务内容 | 第42页 |
3. 做实互惠激励机制,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 | 第42-43页 |
六、小结与反思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