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相关概念简析 | 第9-11页 |
1.2.1 税源结构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 第9-10页 |
1.2.2 产业结构的内涵 | 第10-11页 |
1.2.3 公共政策相关概念 | 第11页 |
1.3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对国外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梳理 | 第11-12页 |
1.3.2 对国内文献的回顾和梳理 | 第12-14页 |
1.3.3 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述评 | 第14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4-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3 主要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税源结构及其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1 古典学派理论 | 第17页 |
2.2 福利学派理论 | 第17页 |
2.3 凯恩斯学派理论 | 第17-18页 |
2.4 供给学派理论 | 第18-19页 |
3 长海县税源结构及其现状分析 | 第19-37页 |
3.1 长海县基本情况概述 | 第19-20页 |
3.1.1 长海县城镇情况概述 | 第19页 |
3.1.2 长海县发展优势 | 第19-20页 |
3.2 长海县税源结构现状 | 第20-30页 |
3.2.1 长海县税源结构总体概况 | 第20-21页 |
3.2.2 长海县税源结构具体概况 | 第21-30页 |
3.3 长海县税源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6页 |
3.3.1 长海县税收总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3页 |
3.3.2 产业结构与税源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长海县地方税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6页 |
4.1 长海县税源结构现存的问题 | 第37-43页 |
4.1.1 经济税源总量不足 | 第37-38页 |
4.1.2 税源的产业分布不合理 | 第38-42页 |
4.1.3 重点税源企业数量不足 | 第42-43页 |
4.1.4 各乡镇税收发展不均衡 | 第43页 |
4.2 长海县税源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3-46页 |
4.2.1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第43-44页 |
4.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44页 |
4.2.3 税收征管水平偏低 | 第44-45页 |
4.2.4 税收制度不够健全 | 第45-46页 |
5 优化长海县税源结构的公共政策建议 | 第46-52页 |
5.1 调整经济政策 | 第46-48页 |
5.1.1 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模式转变 | 第46页 |
5.1.2 强化科技强县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 第46-47页 |
5.1.3 统筹各乡镇发展,推动经济共同健康增长 | 第47-48页 |
5.1.4 优化投资软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 第48页 |
5.2 优化产业结构政策 | 第48-50页 |
5.2.1 建设现代海洋牧场,不断增强渔业整体实力 | 第49页 |
5.2.2 发展先进加工业,提升第二产业工业化水平 | 第49-50页 |
5.2.3 多角度推进现代服务业,培植第三产业税源增长点 | 第50页 |
5.3 完善税收政策 | 第50-52页 |
5.3.1 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税源结构优化 | 第50页 |
5.3.2 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鼓励企业可持续发展 | 第50-51页 |
5.3.3 加强地方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