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DCF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1.1 国外DCF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1.2 国内DCF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B-S期权定价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1 国外B-S期权定价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2 国内B-S期权定价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DCF和B-S组合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4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6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2.1 高新技术企业界定、分类、特征及难点 | 第19-22页 |
2.1.1 高新技术企业界定 | 第19-20页 |
2.1.2 高新技术企业的分类 | 第20页 |
2.1.3 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特征 | 第20-22页 |
2.1.4 高新技术企业评估难点 | 第22页 |
2.2 现行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评析 | 第22-27页 |
2.2.1 DCF模型 | 第23-24页 |
2.2.2 DCF模型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缺陷和局限性 | 第24-25页 |
2.2.3 B-S模型 | 第25-26页 |
2.2.4 B-S模型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缺陷和局限性 | 第26页 |
2.2.5 DCF和B-S组合模型方法思路和优势 | 第26-27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28页 |
2.3.2 价值理论 | 第28-29页 |
2.3.3 实物期权理论 | 第29-30页 |
2.3.4 “五种竞争力模型” | 第30-31页 |
第三章 DCF与B-S组合模型在X高新技术企业具体运用 | 第31-45页 |
3.1 企业概况 | 第31-36页 |
3.1.1 案例背景及X公司概述 | 第31页 |
3.1.2 X高新技术企业所处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31-33页 |
3.1.3 X公司盈利状况和竞争力分析 | 第33-36页 |
3.2 DCF模型对X企业现有资产获利能力价值评估 | 第36-42页 |
3.2.1 历史及未来五年FCF预测 | 第36-40页 |
3.2.2 预测未来五年X公司自由现金流 | 第40-41页 |
3.2.3 折现率的预测 | 第41-42页 |
3.2.4 X公司现有资产价值预测 | 第42页 |
3.3 B-S期权定价模型对X企业潜在价值评估 | 第42-44页 |
3.3.1 B-S中各参数估计 | 第42-43页 |
3.3.2 评估结果 | 第43-44页 |
3.4 评估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4.1 公司层面 | 第44页 |
3.4.2 国家层面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结论及研究不足 | 第45-47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4.2 研究不足 | 第45页 |
4.3 未来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