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的高填方路堤涵洞土压力研究
作者简历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3.1 土压力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2 涵洞区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3 减载机理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4-2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4.4 论文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路堤填料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28-46页 |
2.1 填料土物理参数试验 | 第28-31页 |
2.1.1 填土的颗粒组成 | 第28-29页 |
2.1.2 矿物成分分析 | 第29-31页 |
2.2 填料土的击实试验 | 第31-33页 |
2.3 填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 第33-43页 |
2.3.1 试验设备 | 第34页 |
2.3.2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2.3.3 路堤填料土水试验结果 | 第36-43页 |
2.4 填土CBR试验 | 第43-44页 |
2.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高填方路堤涵洞区受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4页 |
3.1 高填方路堤涵洞受力分析 | 第46-49页 |
3.2 高填方路堤涵洞土压力影响因素 | 第49-52页 |
3.3 高填方路堤涵洞区土拱效应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高填方堤涵洞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 第54-74页 |
4.1 试验设计及理论依据 | 第54-60页 |
4.1.1 试验装置 | 第54-55页 |
4.1.2 相似原理 | 第55-58页 |
4.1.3 试验设计 | 第58-60页 |
4.2 模型试验步骤 | 第60-64页 |
4.2.1 材料准备 | 第60-61页 |
4.2.2 埋设压力盒 | 第61页 |
4.2.3 配置试样 | 第61-62页 |
4.2.4 试样填筑 | 第62-63页 |
4.2.5 加入荷载 | 第63页 |
4.2.6 试验监测 | 第63-64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74页 |
4.3.1 土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64-70页 |
4.3.2 土压力空间分布规律 | 第70-71页 |
4.3.3 改变涵洞两侧压实度土压力对比分析 | 第71-74页 |
第五章 高填方路堤涵洞区土压力计算理论 | 第74-84页 |
5.1 理论公式土压力计算 | 第74-78页 |
5.2 模型试验土压力分析 | 第78-81页 |
5.2.1 涵洞顶垂直土压力 | 第78-80页 |
5.2.2 涵洞侧向土压力 | 第80-81页 |
5.3 优化土压力理论计算 | 第81-82页 |
5.4 土拱效应及其控制因素 | 第82-84页 |
第六章 涵洞区土压力现场测试 | 第84-90页 |
6.1 现场测试 | 第84-87页 |
6.2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6.3 现场试验与模型试验对比 | 第88-9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7.1 结论 | 第90-91页 |
7.2 展望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