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社区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8-31页 |
2.1 社区治理概述 | 第18-21页 |
2.1.1 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 | 第19页 |
2.1.2 社区治理的内容 | 第19-21页 |
2.2 我国社区治理结构的演变 | 第21-22页 |
2.3 社区治理范式和公共政策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2.3.1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 | 第23-24页 |
2.3.2 协商民主理论 | 第24页 |
2.3.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4-25页 |
2.3.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3.5 “多元共治”的社区管理模式 | 第26页 |
2.4 社区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 第26-30页 |
2.4.1 社区公共政策的多元主体 | 第27-29页 |
2.4.2 社区公共政策的功能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民意表达在社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地位 | 第31-36页 |
3.1 民意表达的内涵、特征及类型 | 第31-32页 |
3.1.1 民意表达的内涵 | 第31页 |
3.1.2 民意表达的特征 | 第31-32页 |
3.1.3 民意表达的类型 | 第32页 |
3.2 民意表达在社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 第32-34页 |
3.2.1 民意表达是社区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条件 | 第32-33页 |
3.2.2 民意表达是社区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性前提 | 第33-34页 |
3.2.3 民意表达是社区公共政策制定的检验标准 | 第34页 |
3.3 民意表达在社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价值功能 | 第34-35页 |
3.3.1 民意表达有助于彰显社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 第34-35页 |
3.3.2 民意表达有助于提高社区公共政策的科学性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民意表达在我国社区治理实践中的难点分析 | 第36-41页 |
4.1 社区民意表达的意愿和途径 | 第36-37页 |
4.1.1 民意表达的意愿 | 第36页 |
4.1.2 民意表达的途径 | 第36-37页 |
4.2 当前社区治理中民意表达的难点 | 第37-40页 |
4.2.1 居民参与利益诉求表达的意愿不强 | 第37-38页 |
4.2.2 民意表达通道有“道”不“通” | 第38-39页 |
4.2.3 民意表达途径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 | 第39页 |
4.2.4 治理者“以我为主”的观念背离了民主原则 | 第39-40页 |
4.2.5 民意表达结果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 第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完善新时代社区公共政策制定中民意表达机制的建议 | 第41-46页 |
5.1 转变社区治理理念,变管理者为组织者 | 第41-42页 |
5.1.1 明确社区治理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 | 第41页 |
5.1.2 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 第41-42页 |
5.2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力监督机制 | 第42-44页 |
5.2.1 加强民意表达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 | 第42页 |
5.2.2 进一步提高社区信息公开水平 | 第42-43页 |
5.2.3 构建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 第43-44页 |
5.3 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 第44-46页 |
5.3.1 整体听取民意,关注弱势群体 | 第44页 |
5.3.2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咨询与测评相结合 | 第44-45页 |
5.3.3 制定民意调查操作规范,建立民意评价体系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