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 1.1.1 技术背景 | 第8-9页 |
| 1.1.2 医学的需求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1.3 主要检测方法 | 第9-11页 |
| 1.2 电阻抗原理进行人体成分分析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各种人体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人体成分分析仪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技术难点 | 第13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6-30页 |
| 2.1 健康人的身体成分 | 第16-18页 |
| 2.2 人体成分分析的电阻抗基本理论 | 第18-22页 |
| 2.2.1 人体组织等效电路模型 | 第18-20页 |
| 2.2.2 Cole-Cole理论 | 第20-21页 |
| 2.2.3 频散理论 | 第21-22页 |
| 2.3 BIA方法基本理论 | 第22-28页 |
| 2.3.1 BIA法频率的选择 | 第22-23页 |
| 2.3.2 BIA法中的人体阻抗测量模型 | 第23-25页 |
| 2.3.3 基于BIA法的计算公式 | 第25-2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人体成分分析仪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52页 |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 3.2 体重测量电路 | 第31-32页 |
| 3.3 电极设计 | 第32-34页 |
| 3.4 阻抗测量电路设计 | 第34-49页 |
| 3.4.1 恒流源模块 | 第36-39页 |
| 3.4.2 开关阵列 | 第39-40页 |
| 3.4.3 电压采集模块 | 第40-47页 |
| 3.4.4 电流采集模块 | 第47-48页 |
| 3.4.5 电源和通讯子模块 | 第48-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 4 人体成分分析仪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第52-64页 |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 4.2 上位机软件结构 | 第53-57页 |
| 4.2.1 软件基本信息介绍 | 第53-55页 |
| 4.2.2 软件结构介绍 | 第55-57页 |
| 4.3 单片机软件结构 | 第57-58页 |
| 4.4 FPGA软件结构 | 第58-62页 |
| 4.4.1 数字式相敏检波(DPSD)算法说明 | 第58-60页 |
| 4.4.2 FPGA软件结构 | 第60-6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5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4-72页 |
| 5.1 系统硬件性能测试 | 第64-69页 |
| 5.1.1 恒流源阻抗测量结果 | 第64页 |
| 5.1.2 阻抗电路信噪比测试 | 第64-66页 |
| 5.1.3 电阻精度和频率响应测试 | 第66-69页 |
| 5.2 人体成分分析结果报告 | 第69-7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6.1 内容总结 | 第72页 |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附录 | 第82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2页 |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授权和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