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城郊矿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1.2.1 对城市规划发展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契机 | 第11页 |
1.2.3 对改善塌陷区居民生活环境的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2 我国相关研究及实践进展 | 第14-17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生态恢复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9-20页 |
2.1.1 生态系统 | 第19页 |
2.1.2 生态系统退化 | 第19页 |
2.1.3 矿区生态系统 | 第19-20页 |
2.1.4 恢复生态学概念及相关理论应用 | 第20页 |
2.2 景观营造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20-23页 |
2.2.1 景观生态学概念及相关理论应用 | 第20-21页 |
2.2.2 城市人工湿地概述 | 第21-23页 |
3 研究地概况 | 第23-28页 |
3.1 城市概况 | 第23-24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3页 |
3.1.2 自然环境 | 第23页 |
3.1.3 人文经济 | 第23页 |
3.1.4 矿产资源 | 第23-24页 |
3.2 塌陷区现状 | 第24-26页 |
3.3 塌陷区规划目标 | 第26-28页 |
4 城郊矿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 | 第28-43页 |
4.1 城郊矿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特征 | 第28-29页 |
4.2 城郊矿采煤塌陷区生态系统退化研究 | 第29-33页 |
4.2.1 植被退化 | 第30-32页 |
4.2.2 水系退化 | 第32-33页 |
4.3 城郊矿采煤塌陷区生态系统恢复研究 | 第33-42页 |
4.3.1 植被恢复 | 第33-38页 |
4.3.2 水系恢复 | 第38-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城郊矿采煤塌陷区的景观营造 | 第43-56页 |
5.1 城郊矿采煤塌陷区湿地景规构成要素设计分析 | 第44-52页 |
5.1.1 水体要素设计分析 | 第44-45页 |
5.1.2 植物要素设计分析 | 第45-48页 |
5.1.3 动物要素设计分析 | 第48-49页 |
5.1.4 陆地要素设计分析 | 第49-50页 |
5.1.5 交通要素设计分析 | 第50-52页 |
5.2 城郊矿采煤塌陷区湿地景观的保护 | 第52-54页 |
5.2.1 湿地与城区平面分离 | 第53页 |
5.2.2 建立干扰缓冲区 | 第53-54页 |
5.2.3 建立湿地生态廊道 | 第54页 |
5.3 城郊矿采煤塌陷区景观营造的基本目标及原则 | 第54-55页 |
5.3.1 基本目标 | 第54页 |
5.3.2 基本原则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采煤塌陷区湿地与城市雨洪管理的结合 | 第56-60页 |
6.1 建立城区生态排蓄网 | 第56-58页 |
6.2 建立蓄洪缓冲区 | 第58页 |
6.3 建立中心蓄水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日月湖风景区(一期)植物种植名录表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