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哈尔滨25种植物滞留颗粒物及绿地细粒物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大气颗粒物研究进展第9页
        1.1.1 大气颗粒物分类及其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第9页
        1.1.2 大气颗粒物理化学性质第9页
    1.2 植物个体滞留大气颗粒物研究进展第9-13页
        1.2.1 植物个体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的研究第9-10页
        1.2.2 植物个体滞留大气颗粒物粒径特征第10-11页
        1.2.3 植物个体滞留大气颗粒物时空变化规律第11页
        1.2.4 植物个体滞留颗粒物的影响因素第11-13页
    1.3 绿地细粒物浓度变化规律研究进展第13-18页
        1.3.1 不同类型绿地细粒物浓度变化特征研究第14页
        1.3.2 绿地内部细粒物粒径特征研究第14-15页
        1.3.3 绿地内部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规律第15-16页
        1.3.4 绿地内部颗粒物浓度与林分特征及气象要素的关系第16-18页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2 哈尔滨常见绿化植物滞留颗粒物能力及叶表形态观察第19-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2.1.1 供试植物第19页
        2.1.2 样地选择和样品采集第19-20页
        2.1.3 样品处理第20页
    2.2 数据分析方法第2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0-27页
        2.3.1 哈尔滨常见绿化植物滞留颗粒物差异比较第20-23页
        2.3.2 不同植物叶表细胞特征及排列方式观察第23-24页
        2.3.3 不同植物叶表角质层纹饰特征观察第24-25页
        2.3.4 不同植物叶表气孔特征观察第25-26页
        2.3.5 不同植物叶表表皮毛观察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不同郁闭度绿地细粒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第28-38页
    3.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8-29页
        3.1.1 研究区概况第28页
        3.1.2 研究方法第28-29页
    3.2 数据分析方法第29-3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0-36页
        3.3.1 不同郁闭度绿地细粒物日均质量浓度特征比较第30-31页
        3.3.2 不同郁闭度绿地细粒物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第31页
        3.3.3 郁闭度及叶面积指数与细粒物质量浓度相关性分析第31-32页
        3.3.4 气象因素与不同郁闭度绿地细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第32-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不同结构绿地细粒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第38-47页
    4.1 绿地概况与研究方法第38-39页
        4.1.1 绿地选取与调查第38页
        4.1.2 研究方法第38-39页
    4.2 数据分析方法第3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4.3.1 不同结构绿地细粒物日均质量浓度特征比较第39-40页
        4.3.2 不同结构绿地细粒物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第40-41页
        4.3.3 气象因素与不同结构绿地细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第41-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5 讨论第47-51页
    5.1 植物个体滞留颗粒物能力差异第47页
    5.2 植物叶表形态与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关系第47-48页
        5.2.1 植物叶表细胞形态与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关系第47页
        5.2.2 植物叶表角质层特征与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关系第47-48页
        5.2.3 气孔密度与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关系第48页
        5.2.4 叶表皮毛与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关系第48页
    5.3 不同郁闭度绿地细粒物质量浓度差异分析第48-49页
    5.4 不同结构绿地细粒物质量浓度差异分析第49页
    5.5 气象因素与绿地内部细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第49-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附录第60-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性污泥法单级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与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永城市城郊矿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