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案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大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等级配置基本原理 | 第16-23页 |
2.1 公共交通系统分类与功能特性分析 | 第16-18页 |
2.1.1 公共交通系统分类 | 第16页 |
2.1.2 多模式公共交通各组成部分功能特性分析 | 第16-18页 |
2.2 公共交通线路网等级配置内涵 | 第18-19页 |
2.2.1 公交线网等级配置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公交线网等级配置的内容 | 第19页 |
2.3 公交线网合理规模 | 第19-22页 |
2.3.1 公交线网规模指标 | 第20-21页 |
2.3.2 公共交通线路网合理规模测算方法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大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距离分布研究 | 第23-36页 |
3.1 居民公交出行距离调查与资料收集 | 第23-28页 |
3.1.1 交通调查 | 第23-26页 |
3.1.2 资料搜集 | 第26-28页 |
3.2 城市居民公交出行距离分布模型 | 第28-33页 |
3.2.1 模型假设 | 第28-29页 |
3.2.2 模型选择 | 第29-30页 |
3.2.3 模型拟合 | 第30-33页 |
3.2.4 模型拟合效果分析 | 第33页 |
3.3 城市居民公交出行距离分布模型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3.3.1 城市用地规模 | 第33-34页 |
3.3.2 城市空间形态 | 第34页 |
3.3.3 城市居民公交出行距离分布模型参数多元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各模式公交线网优势出行距离研究 | 第36-43页 |
4.1 居民公交出行的广义费用 | 第36-38页 |
4.1.1 广义费用概述 | 第36页 |
4.1.2 广义费用组成 | 第36-38页 |
4.2 公交线网优势出行距离 | 第38-41页 |
4.2.1 各模式公交优势出行距离分析 | 第38-39页 |
4.2.2 基于广义费用的公交线网优势出行距离建模 | 第39-41页 |
4.2.3 优势出行距离临界值计算 | 第41页 |
4.3 案例分析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大城市公交线网等级配置研究 | 第43-58页 |
5.1 基于交通需求法的公交线网等级配置研究 | 第43-52页 |
5.1.1 交通需求总量 | 第43-44页 |
5.1.2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 第44-46页 |
5.1.3 公交线网负荷强度 | 第46-50页 |
5.1.4 多模式公交线网等级配置建模 | 第50-52页 |
5.2 案例分析 | 第52-57页 |
5.2.1 北京市 | 第52-54页 |
5.2.2 哈尔滨市 | 第54-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1小票法数据处理源程序 | 第64-67页 |
附录2小票法调查数据 | 第67-68页 |
附录3小票法调查数据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