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1.4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2.1 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及含义 | 第13-14页 |
2.1.2 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发展 | 第14-17页 |
2.1.3 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2 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 第18-21页 |
2.2.1 国外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 第18-19页 |
2.2.2 国内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 第19-21页 |
2.3 研究总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32页 |
3.1 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和原则 | 第23-25页 |
3.2 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32页 |
3.2.1 金融内部承载能力 | 第26-27页 |
3.2.2 金融外部支持能力 | 第27-29页 |
3.2.3 金融持续创新能力 | 第29-30页 |
3.2.4 金融风险控制能力 | 第30-32页 |
第4章 我国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比较 | 第32-57页 |
4.1 评价方法的选取与原理 | 第32-35页 |
4.1.1 ANP网络层次分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 | 第32页 |
4.1.2 ANP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第32-35页 |
4.2 数据选择和处理 | 第35-36页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39页 |
4.3.1 三级指标权重确定 | 第36-39页 |
4.3.2 二级指标权重确定 | 第39页 |
4.4 我国东中西部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比较 | 第39-47页 |
4.4.1 东中西部金融内部承载能力评价与比较 | 第40-41页 |
4.4.2 东中西部金融外部支持能力评价与比较 | 第41-43页 |
4.4.3 东中西部金融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 | 第43-44页 |
4.4.4 东中西部金融风险控制能力评价与比较 | 第44-46页 |
4.4.5 东中西部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比较 | 第46-47页 |
4.5 我国八大经济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比较 | 第47-57页 |
4.5.1 八大经济区金融内部承载能力评价与比较 | 第48-50页 |
4.5.2 八大经济区金融外部支持能力评价与比较 | 第50-51页 |
4.5.3 八大经济区金融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 | 第51-53页 |
4.5.4 八大经济区金融风险控制能力评价与比较 | 第53-54页 |
4.5.5 八大经济区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比较 | 第54-57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