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民办院校 | 第15页 |
2.1.2 大学生就业 | 第15-16页 |
2.1.3 就业预期 | 第16页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6-17页 |
2.2.2 职位竞争理论 | 第17-18页 |
2.3 相关政策依据 | 第18-20页 |
2.3.1 建国初期大学生的就业政策(1949年—1957年) | 第18页 |
2.3.2 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的就业政策(1978年—1992年) | 第18-19页 |
2.3.3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时期的就业政策(1992年—2000年) | 第19页 |
2.3.4 当前积极的就业政策(2000年至今) | 第19-20页 |
2.4 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 | 第20-21页 |
2.5 文献综述 | 第21-29页 |
2.5.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2.5.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4-27页 |
2.5.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过程 | 第29-35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3.1.1 问卷实施对象 | 第29页 |
3.1.2 访谈实施对象 | 第29-30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3.2.1 就业预期 | 第30页 |
3.2.2 就业预期影响因素 | 第30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3.3.1 问卷调查法 | 第30-31页 |
3.3.2 访谈法 | 第31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31-32页 |
3.4.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31页 |
3.4.2 访谈实施过程 | 第31-32页 |
3.4.3 数据收集 | 第32页 |
3.5 数据统计 | 第32-35页 |
3.5.1 问卷数据 | 第32-33页 |
3.5.2 访谈数据 | 第33-34页 |
3.5.3 数据信效度分析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5-59页 |
4.1 就业预期分析 | 第35-42页 |
4.1.1 就业意向 | 第35页 |
4.1.2 就业态度 | 第35-38页 |
4.1.3 就业待遇期待 | 第38-41页 |
4.1.4 就业途径 | 第41-42页 |
4.2 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9页 |
4.2.1 就业意向与性别、生源地和专业 | 第42-44页 |
4.2.2 就业态度与性别、生源地和专业 | 第44-49页 |
4.2.3 就业待遇期待与性别、生源地和专业 | 第49-51页 |
4.2.4 其他因素对就业预期的影响分析 | 第51-59页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第59-67页 |
5.1 端正就业态度 | 第59-61页 |
5.1.1 树立理性的就业目标 | 第59页 |
5.1.2 培养正确合理的待遇期待 | 第59-60页 |
5.1.3 重视职业生涯发展 | 第60-61页 |
5.1.4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 第61页 |
5.2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 第61-63页 |
5.2.1 开展全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 第61-62页 |
5.2.2 建立高质素的教师辅导队伍 | 第62-63页 |
5.2.3 加强与用人单位积极有效的合作 | 第63页 |
5.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第63-64页 |
5.3.1 调整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 第63-64页 |
5.3.2 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 | 第64页 |
5.4 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64-67页 |
5.4.1 加大对民办院校的政策支持 | 第64-65页 |
5.4.2 支持民办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 第65页 |
5.4.3 完善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 | 第65-67页 |
结束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