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选题缘由 | 第11-15页 |
1.1 国家对高中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 第11-12页 |
1.1.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学实验的高要求 | 第11页 |
1.1.2 《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对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高要求 | 第11-12页 |
1.2 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第12-15页 |
1.2.1 生物学实验成为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 | 第13页 |
1.2.2 生物学实验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2.1 生物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 第15-18页 |
2.1.1 生物学理论的奠基功能 | 第15页 |
2.1.2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转化的功能 | 第15-16页 |
2.1.3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功能 | 第16-17页 |
2.1.4 促进技能形成的功能 | 第17页 |
2.1.5 非语言传播功能 | 第17页 |
2.1.6 评价功能 | 第17-18页 |
2.2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实验内容的变化 | 第18-19页 |
2.2.1 生物学实验的生活化 | 第18-19页 |
2.2.2 生物学实验的探究化 | 第19页 |
2.2.3 生物学实验的现代化 | 第19页 |
2.3 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 第19-21页 |
2.3.1 研讨式实验教学 | 第20页 |
2.3.2 留白式实验教学 | 第20-21页 |
2.4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 第21-23页 |
2.4.1 根据实验特点对实验进行分类 | 第21-22页 |
2.4.2 根据实验方法、内容对实验进行分类 | 第22页 |
2.4.3 根据科学方法对实验进行分类 | 第22-23页 |
2.5 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 第23-24页 |
2.5.1 科学严谨性原则 | 第23页 |
2.5.2 单一变量原则 | 第23页 |
2.5.3 遵循对照原则 | 第23-24页 |
2.6 生物学实验改进原则 | 第24页 |
2.6.1 科学严谨性原则 | 第24页 |
2.6.2 简便可行性原则 | 第24页 |
2.6.3 环保趣味性 | 第24页 |
2.7 实验改进的现状 | 第24-27页 |
2.7.1 着重理论方面的阐述,对具体实验进行改进 | 第24-25页 |
2.7.2 着重以实验为基础,对实验材料进行改进 | 第25页 |
2.7.3 着重于开发实验材料和器具对实验进行改进 | 第25-27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7-31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3.3.1 问卷访谈法 | 第27-28页 |
3.3.2 文献研究法 | 第28页 |
3.3.3 实验研究法 | 第28页 |
3.4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3.5 研究思路 | 第29-31页 |
第4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实验的分类和梳理 | 第31-35页 |
4.1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实验的分类 | 第31-32页 |
4.1.1 验证性实验 | 第31页 |
4.1.2 探究性实验 | 第31页 |
4.1.3 模型建构类实验 | 第31-32页 |
4.1.4 调查报告类实验 | 第32页 |
4.2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实验的梳理 | 第32-35页 |
第5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实验效果的不足与改进 | 第35-49页 |
5.1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实验效果不足 | 第35-37页 |
5.1.1 实验材料难处理 | 第35页 |
5.1.2 实验开展的时间长 | 第35-36页 |
5.1.3 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 第36页 |
5.1.4 实验器材的操作不当 | 第36-37页 |
5.2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实验的改进 | 第37-49页 |
5.2.1 实验材料的改进 | 第37-43页 |
5.2.2 实验器具的改进 | 第43-45页 |
5.2.3 实验操作的改进 | 第45-49页 |
第6章 确定实验方案 | 第49-51页 |
6.1 确立实验方案的三维教学目标 | 第49-50页 |
6.1.1 知识目标 | 第49页 |
6.1.2 能力目标 | 第49页 |
6.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第49-50页 |
6.2 确立实验方案的各级指标 | 第50页 |
6.3 实验方案的编制 | 第50页 |
6.4 评价量表的编制 | 第50-51页 |
第7章 改进实验的实施 | 第51-69页 |
7.1 关于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实施 | 第51-55页 |
7.1.1 制作材料 | 第51页 |
7.1.2 制作方法 | 第51-52页 |
7.1.3 动物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 | 第52页 |
7.1.4 植物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 | 第52-53页 |
7.1.5 改进实验的实践心得 | 第53-54页 |
7.1.6 实验小结 | 第54-55页 |
7.2 关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施 | 第55-62页 |
7.2.1 教材原实验 | 第55-56页 |
7.2.2 效果不佳的分析 | 第56-57页 |
7.2.3 改进实验1 | 第57-58页 |
7.2.4 改进实验2 | 第58-60页 |
7.2.5 改进实验的实践心得 | 第60-61页 |
7.2.6 实验小结 | 第61-62页 |
7.3 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施 | 第62-69页 |
7.3.1 教材原实验解析 | 第62-64页 |
7.3.2 改进实验1 | 第64-65页 |
7.3.3 改进实验2 | 第65-66页 |
7.3.4 改进实验3 | 第66-67页 |
7.3.5 改进实验的实践心得 | 第67-68页 |
7.3.6 实验小结 | 第68-69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8.1 结论 | 第69-70页 |
8.1.1 促进教师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提升 | 第69页 |
8.1.2 促进教师生物学专业技能的发展 | 第69页 |
8.1.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 第69-70页 |
8.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