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缘由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 有关科学课程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有关科学课程标准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 有关国内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研究 | 第11页 |
(四) 有关小学科学教科书的国际比较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埃及科学教育概况 | 第15-18页 |
一、埃及现代教育的起源 | 第15-16页 |
二、埃及义务教育的发展 | 第16页 |
三、埃及初等教育的发展 | 第16-17页 |
四、埃及科学技术教育状况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埃小学科学教科书“空气”内容编排结构的比较 | 第18-27页 |
一、教科书的分册 | 第18页 |
二、体例结构的比较 | 第18-23页 |
(一) 苏教版的体例结构 | 第19-20页 |
(二) 埃及版的体例结构 | 第20-22页 |
(三) 两版科学教科书“空气”内容体例结构的比较 | 第22-23页 |
三、内容组织结构的比较 | 第23-27页 |
(一) 苏教版内容组织结构 | 第24页 |
(二) 埃及版内容组织结构 | 第24-25页 |
(三) 两版科学教科书内容组织结构的比较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中埃小学科学教科书“空气”内容选择的比较 | 第27-40页 |
一、内容广度的比较 | 第27-28页 |
二、内容深度的比较 | 第28-30页 |
三、具体内容的比较 | 第30-40页 |
(一) 空气内容的比例 | 第30页 |
(二) 单元导入 | 第30-31页 |
(三) 章节设置 | 第31-32页 |
(四) 相关内容活动设计 | 第32-36页 |
(五) 概念呈现与知识拓展 | 第36-38页 |
(六) 中埃两版教科书内容的比较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中埃小学科学教科书“空气”内容中形式设置的比较 | 第40-46页 |
一、新知导入的形式 | 第40-41页 |
(一) 苏教版新知导入的形式 | 第40页 |
(二) 埃及版新知导入的形式 | 第40页 |
(三) 两版教科书新知导入形式的比较 | 第40-41页 |
二、视觉符号的差异 | 第41-42页 |
(一) 苏教版的视觉符号 | 第41页 |
(二) 埃及版的视觉符号 | 第41-42页 |
(三) 两版教科书视觉符号的比较 | 第42页 |
三、实验呈现形式的差异 | 第42-43页 |
(一) 苏教版的实验呈现形式 | 第42页 |
(二) 埃及版的实验呈现形式 | 第42-43页 |
(三) 两版教科书实验呈现形式的比较 | 第43页 |
四、教科书栏目的设置 | 第43-46页 |
(一) 苏教版的栏目设置 | 第43-44页 |
(二) 埃及版的栏目设置 | 第44-45页 |
(三) 两版教科书栏目设置的比较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对我国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编写建议 | 第46-49页 |
一、苏教版小科教材编写上应增设章节版块内容的丰富度 | 第46-47页 |
二、苏教版小科教科书在编写应注重运用图文结合的呈现形式 | 第47-48页 |
三、苏教版小科教科书在单元结束应适量增加复习巩固环节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