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1.3 国内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进展 | 第13-16页 |
1.3.1 国内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进展 | 第13-14页 |
1.3.2 国内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技术进展 | 第14-16页 |
1.4 国外大地水准面精化进展 | 第16-19页 |
1.4.1 美国大地水准面精化进展 | 第16-17页 |
1.4.2 加拿大大地水准面精化进展 | 第17-18页 |
1.4.3 澳洲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进展 | 第18页 |
1.4.4 日本大地水准面精化进展 | 第18-19页 |
1.4.5 韩国大地水准面精化进展 | 第19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理论与方法 | 第21-31页 |
2.1 STOKES理论和大地水准面 | 第21-22页 |
2.2 STOKES-HELMERT方法 | 第22-24页 |
2.3 MOLODENSKY理论及似大地水准面 | 第24-25页 |
2.4 计算似大地水准面的移去计算恢复算法 | 第25-29页 |
2.4.1 地形改正项计算 | 第27-28页 |
2.4.2 地形直接影响计算 | 第28页 |
2.4.3 地形间接影响计算 | 第28页 |
2.4.4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与恢复 | 第28-29页 |
2.5 两种常用拟合函数 | 第29-31页 |
2.5.1 二次曲面拟合函数 | 第29页 |
2.5.2 多面函数曲面拟合函数 | 第29-31页 |
第3章 高分辨率GGMPLUS模型研究 | 第31-49页 |
3.1 高分辨率GGMPLUS模型简介 | 第31-32页 |
3.2 GGMPLUS建模使用数据研究 | 第32-35页 |
3.3 GGMPLUS建模方法探究 | 第35-40页 |
3.3.1 GOCE TIM4和GRACE联合 | 第36页 |
3.3.2 GOCE/GRACE和EGM08联合 | 第36-38页 |
3.3.3 重力场球谐合成 | 第38-39页 |
3.3.4 重力场前向建模 | 第39页 |
3.3.5 地面点正常重力计算 | 第39-40页 |
3.3.6 球谐合成、前向建模和正常重力的联合 | 第40页 |
3.4 GGMPLUS模型分析 | 第40-41页 |
3.5 GGMPLUS模型和其他模型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6 GGMPLUS模型应用研究 | 第42-46页 |
3.6.1 数据源以及软件研究 | 第43-45页 |
3.6.2 GGMplus2013_v4.m脚本研究 | 第45页 |
3.6.3 test_access_GGMplus.m脚本分析 | 第45-46页 |
3.7 小结 | 第46-49页 |
第4章 GGMPLUS模型应用与等权联合模型的综合实验研究 | 第49-71页 |
4.1 GGMPLUS模型使用方法研究 | 第49-51页 |
4.1.1 获取GGMplus模型 | 第49-50页 |
4.1.2 GGMplus模型使用分析 | 第50-51页 |
4.2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GGMPLUS模型的使用 | 第51-52页 |
4.3 实验区概况 | 第52-54页 |
4.4 精度评定指标 | 第54页 |
4.5 实验方案 | 第54-56页 |
4.6 内符合精度分析 | 第56-61页 |
4.7 等权联合模型的建立 | 第61-64页 |
4.8 等权联合模型分析 | 第64-67页 |
4.9 外符合精度分析 | 第67-7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