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汽车内的电磁辐射干扰及敏感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汽车电磁兼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2 汽车导线电磁兼容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汽车及导线电磁兼容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汽车电磁兼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汽车导线电磁兼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电磁兼容的建模方法及常用仿真软件第13-15页
        1.3.1 电磁兼容的建模方法第13-14页
        1.3.2 电磁兼容常用仿真软件第14-15页
    1.4 汽车电磁兼容的标准第15-16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的章节第16-19页
        1.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2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7-19页
2 汽车电磁兼容问题的理论基础第19-29页
    2.1 矩量法的基本原理第19-23页
        2.1.1 矩量法理论基础第19-20页
        2.1.2 矩量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第20-22页
        2.1.3 基函数与权函数选择第22-23页
    2.2 场线耦合分析的简单模型第23-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汽车内部干扰源电磁兼容分析第29-43页
    3.1 电磁干扰三要素第29-30页
        3.1.1 干扰源第29页
        3.1.2 敏感设备第29-30页
        3.1.3 耦合路径第30页
    3.2 汽车内部干扰源的电磁辐射干扰机理分析第30-39页
        3.2.1 汽车点火系统的电磁辐射干扰机理第30-31页
        3.2.2 汽车 DC/DC 变换器的电磁辐射干扰机理第31-34页
        3.2.3 汽车 DC/AC 逆变器的电磁辐射干扰机理第34-35页
        3.2.4 汽车车载天线电磁辐射干扰机理第35-39页
    3.3 辐射耦合第39-42页
        3.3.1 天线对天线耦合第39页
        3.3.2 场对线的耦合第39-40页
        3.3.3 线对线的耦合第40-41页
        3.3.4 共模辐射和差模辐射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汽车电磁辐射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43-57页
    4.1 汽车车身及内部干扰源电磁辐射模型的建立第43-51页
        4.1.1 车身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4.1.2 汽车点火系统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4.1.3 汽车 DC/DC 变换器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4.1.4 汽车 DC/AC 逆变器模型的建立第46页
        4.1.5 汽车车载天线模型的建立第46-48页
        4.1.6 车内导线模型的建立第48-50页
        4.1.7 汽车内部总干扰源电磁模型的建立第50-51页
    4.2 汽车车身模型的仿真验证第51-54页
        4.2.1 相对误差分析第52-53页
        4.2.2 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4.3 汽车车身模型的实验验证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5 汽车导线的电磁辐射敏感度问题研究第57-75页
    5.1 不同干扰源作用下导线的电磁辐射敏感度研究第57-67页
        5.1.1 点火系统作用下导线的电磁辐射敏感度研究第58-59页
        5.1.2 DC/DC 变换器作用下导线的电磁辐射敏感度研究第59-60页
        5.1.3 DC/AC 逆变器作用下导线的电磁辐射敏感度研究第60-62页
        5.1.4 车载天线作用下导线的电磁辐射敏感度研究第62-66页
        5.1.5 多种干扰源共同作用下导线的电磁辐射敏感度研究第66-67页
    5.2 导线电磁辐射敏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7-73页
        5.2.1 辐射导线的长度对导线电磁辐射敏感度的影响第68-69页
        5.2.2 干扰源的强度对导线电磁辐射敏感度的影响第69页
        5.2.3 导线到辐射导线的距离对导线电磁辐射敏感度的影响第69-71页
        5.2.4 导线对地高度变化时对导线电磁辐射敏感度的影响第71页
        5.2.5 导线的类型对导线电磁辐射敏感度的影响第71-72页
        5.2.6 导线半径的大小对导线电磁辐射敏感度的影响第72-73页
    5.3 场线耦合的抑制措施第73-74页
        5.3.1 对汽车内部电磁干扰源布局的要求第73页
        5.3.2 导线的布放与设计方案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第75-76页
    6.2 论文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第83页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热管技术的汽车动力电池组热控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收费数据的高速公路旅行时间可靠性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