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聚驱采油废水的回用处理技术 | 第11-15页 |
1.2.1 聚驱采油废水水质特点 | 第12页 |
1.2.2 聚驱采油废水的回用方向及要求 | 第12-13页 |
1.2.3 废水脱盐的主要技术分类 | 第13-15页 |
1.3 纳滤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3.1 纳滤膜概述 | 第15-16页 |
1.3.2 纳滤过程的分离机理 | 第16页 |
1.3.3 纳滤膜的污染 | 第16-18页 |
1.3.4 纳滤膜污染的控制 | 第18页 |
1.4 纳滤在采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4.1 纳滤处理采油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2 纳滤处理采油废水的技术难题 | 第19-20页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22-3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5页 |
2.1.1 纳滤膜材料 | 第22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2-23页 |
2.1.3 试验用水的配制 | 第23-25页 |
2.2 试验装置和仪器 | 第25-26页 |
2.2.1 连续流纳滤试验装置 | 第25-26页 |
2.2.2 其他试验仪器 | 第26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水质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3.2 连续流纳滤装置操作方法 | 第28-29页 |
2.3.3 膜清洗前的造污染方法 | 第29页 |
2.3.4 膜清洗方法 | 第29页 |
2.3.5 膜通量恢复情况评价方法 | 第29页 |
2.4 纳滤膜的表征 | 第29-32页 |
2.4.1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 第29-30页 |
2.4.2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第30页 |
2.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2.4.4 接触角分析 | 第31-32页 |
第3章 纳滤对模拟聚驱采油废水的处理效能 | 第32-53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纳滤对不同配水的处理效能 | 第32-47页 |
3.2.1 纳滤对单组分配水的处理效能 | 第32-37页 |
3.2.2 纳滤对双组分配水的处理效能 | 第37-45页 |
3.2.3 纳滤对三组分配水的处理效能 | 第45-47页 |
3.3 操作条件对纳滤处理聚驱采油废水效能的影响 | 第47-51页 |
3.3.1 压力对聚驱采油废水的纳滤处理效能影响 | 第48-49页 |
3.3.2 温度对聚驱采油废水的纳滤处理效能影响 | 第49-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纳滤处理模拟聚驱采油废水的膜污染研究 | 第53-67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不同污染组分造成的膜通量衰减特征对比 | 第53-58页 |
4.2.1 盐离子与原油对膜通量衰减特征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2 盐离子与APAM对膜通量衰减特征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3 原油与APAM对膜通量衰减特征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 不同进水条件下受污染纳滤膜的微观表征 | 第58-65页 |
4.3.1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第58-60页 |
4.3.2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 | 第60-63页 |
4.3.3 静态接触角分析 | 第63-64页 |
4.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受污染纳滤膜的清洗方法研究 | 第67-79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不同清洗剂对单一有机污染物的清洗效果研究 | 第67-71页 |
5.2.1 不同清洗剂对原油污染的清洗效果研究 | 第68-69页 |
5.2.2 不同清洗剂对APAM污染的清洗效果研究 | 第69-71页 |
5.3 原油与APAM复合污染时的清洗剂配方优化 | 第71-73页 |
5.4 优化清洗方案对膜性能的影响 | 第73-77页 |
5.4.1 清洗前后脱盐率变化 | 第73-74页 |
5.4.2 清洗前后膜面微观形貌变化 | 第74-76页 |
5.4.3 清洗前后膜面亲水性变化 | 第76页 |
5.4.4 清洗前后膜体红外光谱变化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