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乡镇公务员 | 第16页 |
2.1.2 青年 | 第16页 |
2.1.3 职业倦怠 | 第16-17页 |
2.2 职业倦怠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工作匹配理论 | 第17-18页 |
2.2.2 资源保存理论 | 第18页 |
2.2.3 职业倦怠生态学模式 | 第18-19页 |
3 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 第19-31页 |
3.1 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队伍现状 | 第19页 |
3.2 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调查设计 | 第19-20页 |
3.3 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情况分析 | 第20-26页 |
3.4 个案访谈 | 第26-28页 |
3.5 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 第28-29页 |
3.5.1 生理方面 | 第28页 |
3.5.2 心理方面 | 第28-29页 |
3.5.3 人际关系方面 | 第29页 |
3.5.4 工作状态方面 | 第29页 |
3.6 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危害 | 第29-31页 |
4 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 第31-43页 |
4.1 理论分析框架 | 第31-33页 |
4.1.1 组织层面 | 第31页 |
4.1.2 个人层面 | 第31-32页 |
4.1.3 社会层面 | 第32页 |
4.1.4 个人、组织、社会层面的相互作用 | 第32-33页 |
4.2 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40页 |
4.3 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4.3.1 多重角色冲突 | 第40页 |
4.3.2 个人价值体现 | 第40-41页 |
4.3.3 工作环境 | 第41页 |
4.3.4 人际关系 | 第41页 |
4.3.5 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4.3.6 社会支持 | 第42-43页 |
5 缓解莆田市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5.1 针对组织层面 | 第43-45页 |
5.1.1 健全选人用人机制 | 第43页 |
5.1.2 改革有关培训制度 | 第43-44页 |
5.1.3 创新晋升考核方式 | 第44页 |
5.1.4 合理提高福利待遇 | 第44-45页 |
5.2 针对个人层面 | 第45-46页 |
5.2.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45页 |
5.2.2 合理进行压力转移 | 第45页 |
5.2.3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 第45-46页 |
5.2.4 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 | 第46页 |
5.3 针对社会层面 | 第46-48页 |
5.3.1 加大社会支持 | 第46页 |
5.3.2 进行正面引导和宣传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A | 第52-53页 |
附录B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