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2-13页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三、调查研究法 | 第13页 |
四、比较研究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读写交互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内涵 | 第14-22页 |
第一节 交互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交互的定义及其分类 | 第15-17页 |
一、交互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交互的分类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读写结合”到“读写交互”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 | 第17-22页 |
一、“读写结合”到“读写交互”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二、“读写结合”到“读写交互”的意义 | 第18-22页 |
第三章 高中写作教学“读写结合”现状及问题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现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 第23-30页 |
一、教师的问题 | 第24-27页 |
二、学生的问题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基于读写交互的写作教学策略 | 第30-42页 |
第一节 基于读写交互的写作教学策略 | 第30-38页 |
一、教师要转变思维方式 | 第30页 |
二、教师的切入点 | 第30-38页 |
第二节 “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与“读写交互”的教学设计案例区分 | 第38-42页 |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 | 第38-39页 |
二、“读写交互”的教学设计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