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高强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状况 | 第9-11页 |
1.2.1 高强混凝土的概念 | 第9页 |
1.2.2 高强混凝土的性能 | 第9-10页 |
1.2.3 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 第10-11页 |
1.3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性能和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3.1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 第11-12页 |
1.3.2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改善剪力墙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1 带缝槽剪力墙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3 带暗支撑的剪力墙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问题的提出和主要工作内容 | 第17-19页 |
1.5.1 问题提出 | 第17页 |
1.5.2 主要工作内容 | 第17-19页 |
2 试验概况 | 第19-35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9-28页 |
2.1.1 试件设计 | 第19-27页 |
2.1.2 高强混凝土配制 | 第27页 |
2.1.3 钢材性能 | 第27页 |
2.1.4 试件混凝土强度和轴压力 | 第27-28页 |
2.2 试验加载装置和加载制度 | 第28-29页 |
2.2.1 加载装置 | 第28-29页 |
2.2.2 加载制度 | 第29页 |
2.3 试验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 第29-33页 |
2.3.1 测试内容 | 第29-30页 |
2.3.2 测点布置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 | 第35-77页 |
3.1 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描述 | 第35-76页 |
3.1.1 SRHCW-1 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 | 第35-45页 |
3.1.2 SRHCW-2 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 | 第45-56页 |
3.1.3 SRHCW-3 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 | 第56-66页 |
3.1.4 SRHCW-4 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 | 第66-76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7-109页 |
4.1 滞回曲线 | 第77-78页 |
4.2 骨架曲线 | 第78-79页 |
4.3 承载力实测结果分析 | 第79-84页 |
4.3.1 开裂荷载实测值分析 | 第79-80页 |
4.3.2 屈服荷载实测值分析 | 第80-82页 |
4.3.3 极限荷载实测值分析 | 第82-84页 |
4.4 变形能力分析 | 第84-86页 |
4.5 耗能能力分析 | 第86-90页 |
4.5.1 累计耗能分析 | 第86-87页 |
4.5.2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分析 | 第87-90页 |
4.6 强度衰减规律分析 | 第90页 |
4.7 变形成分分析 | 第90-95页 |
4.8 冷弯型钢斜撑应变分析 | 第95-105页 |
4.8.1 SRHCW-2 斜撑型钢应变分析 | 第95-97页 |
4.8.2 SRHCW-3 斜撑型钢应变分析 | 第97-99页 |
4.8.3 SRHCW-4 斜撑型钢应变分析 | 第99-101页 |
4.8.4 SRHCW-2 与 SRHCW-3 冷弯型钢应变对比分析 | 第101-103页 |
4.8.5 SRHCW-3 与 SRHCW-4 冷弯型钢应变对比分析 | 第103-105页 |
4.9 分布钢筋应变分析 | 第105-107页 |
4.9.1 水平分布钢筋应变分析 | 第105-106页 |
4.9.2 竖向分布钢筋应变分析 | 第106-107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5 剪力墙力学模型和变形 | 第109-121页 |
5.1 初始弹性刚度计算模型及计算分析 | 第109-112页 |
5.1.1 初始弹性刚度计算模型 | 第109-110页 |
5.1.2 初始弹性刚度计算值与实测值 | 第110-112页 |
5.2 剪力墙承载力计算模型和计算分析 | 第112-118页 |
5.2.1 剪力墙承载力计算模型 | 第112-114页 |
5.2.2 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 第114-116页 |
5.2.3 极限承载力实测值与规范计算值比较 | 第116-118页 |
5.3 带型钢斜撑剪力墙的变形能力 | 第118-120页 |
5.3.1 性能水平的划分 | 第118页 |
5.3.2 性能水平的判定标准 | 第118页 |
5.3.3 基于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目标的变形值 | 第118-12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121-12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1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