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节俭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6-8页
导言第8-15页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9-14页
    三、研究创新点第14-15页
第一章 俭之主流——中国消费观中的“节俭”第15-32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5-19页
        (一) 节俭第15-17页
        (二) 消费观第17-18页
        (三) 节俭消费观第18-19页
    二、中国主要的节俭消费观第19-26页
        (一) 古代的节俭观第19-23页
        (二) 近现代的节俭观第23-26页
    三、节俭消费观的时代意蕴第26-32页
        (一) 倡节俭与扩内需第26-28页
        (二) 倡节俭与禁人欲第28-29页
        (三) 节俭消费观的时代内涵第29-32页
第二章 俭育之重——加强大学生节俭消费观教育的重要意义第32-37页
    一、承扬节俭思想精华,塑造个体健全人格第32-33页
        (一) 利于磨练大学生的坚韧意志第32-33页
        (二) 利于滋养大学生的友善之心第33页
        (三) 利于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第33页
    二、传播节俭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第33-37页
        (一) 利于传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节俭文明风尚第34页
        (二) 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34-35页
        (三) 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35-37页
第三章 非俭之态——大学生非俭消费观现状及成因分析第37-44页
    一、大学生非俭消费观现状审视第37-41页
        (一) 从众性和盲目性消费第37-38页
        (二) 炫耀性和攀比性消费第38-39页
        (三) 补偿性和冲动性消费第39-40页
        (四) 享受性和超前性消费第40-41页
    二、大学生非俭消费观的成因分析第41-44页
        (一) 价值观念多元化——大学生非俭之态的导向器第41-42页
        (二) 高校俭育淡漠化——大学生非俭之态的孵化器第42页
        (三) 家庭俭育陷误区——大学生非俭之态的关键点第42-43页
        (四) 自我控制力薄弱——大学生非俭之态的根源第43-44页
第四章 倡俭适俭——大学生节俭消费观教育路径探微第44-59页
    一、强化社会环境的导向功能,净化社会奢侈消费风气第44-47页
        (一) 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第44-45页
        (二) 加强促进节俭消费的制度建设第45-46页
        (三) 搭建节俭消费观教育的大众传媒平台第46-47页
    二、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加强大学生节俭消费观教育第47-52页
        (一) 建设节约型校园,在文化氛围中感知节俭消费的魅力第48-49页
        (二) 发挥主渠道作用,在理论学习中提升节俭消费的认知水平第49-51页
        (三) 创造有效性条件,在社会实践中涵养节俭消费观念第51-52页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营造节俭和谐的家庭氛围第52-56页
        (一) 注重节俭消费观的正向代际影响第52-54页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消费模式第54-55页
        (三) 实现对子代关怀重心的伦理转变第55-56页
    四、注重自我教育的内化与外化作用,涵养节俭消费习惯第56-59页
        (一) 认识自我,培养“讲理性、负责任”的节俭消费观第56-58页
        (二) 历练自我,养成“会审美、精理财”的节俭消费习惯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现象及其改善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下一篇:读研之路:高等教育分层及其结果的试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