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乳状液膜体系的稳定性 | 第11-14页 |
1.2.1 乳状液膜体系的界面张力 | 第12页 |
1.2.2 乳状液膜体系的界面膜 | 第12-13页 |
1.2.3 乳状液膜体系的界面层空间因素 | 第13-14页 |
1.3 破乳剂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国内外破乳剂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外破乳剂研究的重点 | 第15页 |
1.3.3 广西石油开采及破乳剂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实验新方法 | 第16页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1.6 实验测量理论基础及仪器 | 第17-21页 |
1.6.1 小幅低频振荡法 | 第17-18页 |
1.6.2 实验仪器 | 第18-20页 |
1.6.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Span-80-癸烷-水液膜体系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 | 第21-35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3-34页 |
2.2.1 Span-80-癸烷/水界面的扩张模量与扰动频率的关系 | 第23-26页 |
2.2.2 Span-80-癸烷/水界面的相角与扰动频率的关系 | 第26-27页 |
2.2.3 Span-80-癸烷/水界面扩张弹性和粘性模量与扰动频率的关系 | 第27-30页 |
2.2.4 Span-80-癸烷/水界面扩张弹性和与Span-80浓度的关系 | 第30页 |
2.2.5 Span-80-癸烷/水界面相角与Span-80浓度的关系 | 第30-32页 |
2.2.6 不同温度下P_(204)对Span-80-癸烷/水界面膜的扩张弹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7 各组分(P_(204)、TBP、HCl、NaOH)对Span-80界面膜弹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OP-4液膜体系油/水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研究 | 第35-5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5页 |
3.1.2 扩张粘弹性测量 | 第35-36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50页 |
3.2.1 OP-4-癸烷/水界面的扩张模量与扰动频率的关系 | 第36-39页 |
3.2.2 OP-4-癸烷/水界面的相角与扩张频率的关系 | 第39-40页 |
3.2.3 OP-4-癸烷/水界面粘性模量与扰动频率的关系 | 第40-41页 |
3.2.4 OP-4-癸烷/水界面扩张模量与OP-4浓度的关系 | 第41-42页 |
3.2.5 OP-4-癸烷/水界面相角与OP-4浓度的关系 | 第42页 |
3.2.6 各组分(P_(204)、TBP、HCl、NaOH)对OP-4界面膜粘弹性的影响 | 第42-45页 |
3.2.7 不同温度下OP-4复合界面膜的扩张弹性 | 第45-47页 |
3.2.8 癸烷-水界面OP-4分子构型、构象与扩张模量的关系 | 第47-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破乳剂合成及其性能初探 | 第51-5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2-57页 |
4.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2页 |
4.1.2 马来松香基三羟丙基三季铵盐的合成 | 第52-53页 |
4.1.3 马来酸聚醚-苯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共聚季铵盐的合成 | 第53-54页 |
4.1.4 W/O型OP-4乳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4.1.5 破乳性能评价方法 | 第54-57页 |
4.1.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