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卟啉研究的背景 | 第13-18页 |
1.1.1 卟啉的结构 | 第13-14页 |
1.1.2 卟啉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1.1.3 卟啉类化合物在仿生催化方面的发展 | 第17-18页 |
1.2 负载金属卟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仿生催化氧化的应用 | 第18-22页 |
1.2.1 负载金属卟啉催化剂的研究 | 第18-21页 |
1.2.2 仿生催化研究应用 | 第21-22页 |
1.3 乙苯氧化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3.1 现有的乙苯氧化的方法 | 第23-24页 |
1.3.2 乙苯的仿生催化研究 | 第24-25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目标及其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40页 |
2.1 实验所用试剂以及仪器 | 第26-27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26-27页 |
2.1.2 仪器 | 第27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33页 |
2.2.1 TCPP的合成 | 第28页 |
2.2.2 金属卟啉的制备 | 第28-30页 |
2.2.3 壳聚糖接枝金属卟啉的制备 | 第30-33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33-35页 |
2.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表征 | 第33-34页 |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第34页 |
2.3.3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34页 |
2.3.4 热重分析法 | 第34-35页 |
2.3.5 透射电镜 | 第35页 |
2.4 催化氧化乙苯的实验 | 第35-40页 |
2.4.1 催化反应装置及产物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2.4.2 氧化产物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 第36-37页 |
2.4.3 气相色谱的工作条件及检测方法 | 第37-39页 |
2.4.4 催化性能指标评价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催化材料的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40-51页 |
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40-44页 |
3.2 催化剂FT-IR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44-47页 |
3.3 催化剂XRD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47-48页 |
3.4 催化剂TG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48-50页 |
3.5 催化剂TEM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固载仿生催化剂对乙苯氧化性能的讨论 | 第51-67页 |
4.1 催化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1-63页 |
4.1.1 Co TCPP-CTS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1-55页 |
4.1.2 Fe TCPP-CTS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5-59页 |
4.1.3 Mn TCPP-CTS的催化性能 | 第59-63页 |
4.2 固载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63-66页 |
4.2.1 Co TCPP-CTS、Mn TCPP-CTS和Fe TCPP-CTS催化活性的比较 | 第63-65页 |
4.2.2 Mn TCPP-CTS、Fe TCPP-CTS和Co TCPP-CTS的重复使用性能比较 | 第65-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壳聚糖接枝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乙苯的假设机理 | 第67-71页 |
5.1 金属卟啉催化烃类的机理 | 第67-68页 |
5.2 壳聚糖接枝四(对-羧基苯基)金属卟啉催化氧化乙苯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68-71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