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2.1 贫困大学生 | 第10-11页 |
1.2.2 就业压力应对方式 | 第11页 |
1.2.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第11-12页 |
1.2.4 社会支持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3.1 压力与就业压力的概述 | 第12-13页 |
1.3.2 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综述 | 第13-17页 |
1.3.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测量概述 | 第17-18页 |
1.3.4 社会支持的理论及测量概述 | 第18-19页 |
1.3.5 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3 研究的创新性 | 第21-23页 |
第2章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 | 第23-34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2 初始问卷编制的方法、程序与结果 | 第23-30页 |
2.2.1 初始问卷条目的形成 | 第23-24页 |
2.2.3 初测被试 | 第24页 |
2.2.4 研究程序 | 第24页 |
2.2.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2.6 结果 | 第25-30页 |
2.3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正式问卷的信、校度检验 | 第30-33页 |
2.3.1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30-31页 |
2.3.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 第34-43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3.2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34-36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34-35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35-36页 |
3.2.3 研究程序 | 第36页 |
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41页 |
3.3.1 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现状 | 第36-40页 |
3.3.2 贫困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现状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 第43-46页 |
4.1 研究目 | 第43页 |
4.2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43页 |
4.3 结果 | 第43-45页 |
4.3.1 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4.3.2 回归分析 | 第44页 |
4.3.3 模型拟合分析 | 第44-45页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6-53页 |
5.1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 | 第46-47页 |
5.2 现状研究 | 第47-51页 |
5.2.1 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5.2.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现状及不同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 第49-51页 |
5.3 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 第51-5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3-57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策略和建议 | 第54-56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