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3.1 我国保障房建设融资的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外关于 REITS 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融资现状 | 第18-27页 |
2.1 我国保障房建设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2.2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融资渠道 | 第19-23页 |
2.3 我国保障房建设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2.4 我国保障房融资问题的产生原因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REITs 模式的运用及其局限性 | 第27-39页 |
3.1 REITs 模式介绍 | 第27-30页 |
3.1.1 REITs 的种类 | 第27-29页 |
3.1.2 REITs 基本运作模式 | 第29-30页 |
3.2 REITs 模式在我国的运用 | 第30-34页 |
3.2.1 REITs 模式在我国的引入 | 第30-31页 |
3.2.2 我国债权型 REITs 模式介绍 | 第31-34页 |
3.2.3 REITs 模式在我国的实践 | 第34页 |
3.3 我国引入 REITs 模式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 第34-37页 |
3.3.1 我国引入 REITs 模式的意义 | 第34-36页 |
3.3.2 我国引入 REITs 模式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模式 | 第39-49页 |
4.1 运用银行理财模式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4.2 运用银行理财模式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可行性 | 第40-41页 |
4.3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模式设计 | 第41-47页 |
4.3.1 总体思路 | 第41-42页 |
4.3.2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估算 | 第42-45页 |
4.3.3 模式设计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防范 | 第49-58页 |
5.1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模式的风险 | 第49-54页 |
5.1.1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模式的风险特征 | 第49-53页 |
5.1.2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模式的风险来源 | 第53-54页 |
5.2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模式的风险防范 | 第54-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银行理财产品模式的运用 | 第58-62页 |
6.1 投资者的风险与收益 | 第58页 |
6.1.1 投资者的风险 | 第58页 |
6.1.2 投资者的收益 | 第58页 |
6.2 银行的职责、风险与收益 | 第58-60页 |
6.2.1 银行的职责 | 第58-59页 |
6.2.2 银行面临的风险 | 第59页 |
6.2.3 银行的收益 | 第59-60页 |
6.3 投资者权益保障的制度设计 | 第60-6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