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学生论文

高中女生性别角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南京四所中学的调查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2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第8-10页
        一、媒体关于“中性化”明星的炒作第8页
        二、学界关于“中性化”问题的争论第8-9页
        三、国内“性别角色”研究的局限性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一、理论意义第10页
        二、实践意义第10页
    第三节 主要概念和相关文献综述第10-20页
        一、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第10-11页
        二、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第11-14页
        三、性别角色分类第14-16页
        四、性别角色影响因素第16-18页
        五、高中女生性别角色国内外相关文献第18-20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20-22页
        一、文献法第20-21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21-22页
第二章 问卷的编制、运用与修订第22-31页
    第一节 问卷初步编制第22-24页
        一、性别角色题目的选择第22-23页
        二、同辈群体题目的选择第23页
        三、父母教养方式题目的选择第23-24页
        四、补充题目的确定第24页
    第二节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24-29页
        一、性别角色量表第25-26页
        二、同辈群体中与同性、异性关系的量表第26-27页
        三、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第27-29页
    第三节 正式问卷发放与分析第29-31页
        一、问卷的发放及回收第29页
        二、问卷信度第29-31页
第三章 问卷数据分析第31-49页
    第一节 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第31-34页
    第二节 性别角色与同辈群体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第34-36页
    第三节 性别角色与同辈群体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第36-41页
        一、性别角色与同辈群体关系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第36-39页
        二、性别角色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第39-41页
    第四节 性别角色与同辈群体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第41-43页
    第五节 补充部分的统计分析第43-49页
第四章 讨论第49-60页
    第一节 高中女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第49-50页
    第二节 与同辈群体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女生性别角色的影响第50-55页
    第三节 高中女生性别角色与其它因素第55-57页
    第四节 关于高中女生性别角色培养的相关建议第57-59页
        一、重视高中女生的同性友谊、性别交往第57-58页
        二、提高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性第58页
        三、构建性别敏感教育模式第58-59页
    第五节 本研究的不足第59-60页
结论第60-62页
附录A第62-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后记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个案研究
下一篇:基于自主合作模式的小班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