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1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概况 | 第9-10页 |
1.1.2 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公路水毁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调查分析 | 第15-28页 |
2.1 安康地区自然环境条件 | 第15-16页 |
2.1.1 地理特征 | 第15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15页 |
2.1.3 河流水系 | 第15-16页 |
2.1.4 自然环境条件对公路水毁的影响 | 第16页 |
2.2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典型路段调查分析 | 第16-27页 |
2.2.1 省道S207线水毁情况调查 | 第17-19页 |
2.2.2 省道S310线水毁现状调查 | 第19-22页 |
2.2.3 国道G210线水毁调查 | 第22-27页 |
2.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类型及成因机理分析 | 第28-38页 |
3.1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类型划分方法 | 第28页 |
3.2 公路路基边坡水毁类型及成因机理 | 第28-31页 |
3.2.1 公路边坡滑塌 | 第28-29页 |
3.2.2 路基坍塌 | 第29页 |
3.2.3 路基局部沉陷 | 第29-30页 |
3.2.4 公路路基冲刷掏空 | 第30页 |
3.2.5 公路路基冲毁 | 第30-31页 |
3.3 沿河挡墙水毁类型及成因机理 | 第31-32页 |
3.3.1 挡土墙开裂外倾 | 第31页 |
3.3.2 沿河挡墙基础掏空失稳 | 第31-32页 |
3.3.3 沿河公路护坦丁坝冲刷破坏 | 第32页 |
3.4 排水系统水毁类型及成因机理 | 第32-35页 |
3.4.1 沟渠淤积水毁 | 第32-33页 |
3.4.2 沟渠冲刷破坏 | 第33页 |
3.4.3 沟渠漫水冲刷 | 第33-34页 |
3.4.4 沟渠失稳坍塌 | 第34页 |
3.4.5 排水沟渠加固面破坏 | 第34-35页 |
3.5 小桥涵水毁类型及成因机理 | 第35-37页 |
3.5.1 涵洞淤积 | 第35页 |
3.5.2 洞身破裂 | 第35-36页 |
3.5.3 涵洞渗漏 | 第36页 |
3.5.4 涵洞冲刷破坏 | 第36-37页 |
3.6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 | 第38-52页 |
4.1 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 | 第38页 |
4.2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风险评估与灾害预测 | 第38-39页 |
4.3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 | 第39-46页 |
4.3.1 常规预防性养护 | 第39-40页 |
4.3.2 专项预防性养护 | 第40-45页 |
4.3.3 综合预防性养护 | 第45-46页 |
4.4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常规治理措施 | 第46-50页 |
4.4.1 沿河公路路基水毁常规治理措施 | 第46页 |
4.4.2 沿河公路常规防护工程的类型及其使用条件 | 第46-49页 |
4.4.3 排水系统水毁常规治理措施 | 第49页 |
4.4.4 小桥涵水毁常规治理措施 | 第49-50页 |
4.5 安康地区水毁预防性养护体系 | 第50-51页 |
4.6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及预防性养护效果分析 | 第52-63页 |
5.1 公路水毁风险等级评价 | 第52-56页 |
5.1.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5.1.2 水毁风险等级评价综合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5.1.3 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应用 | 第54-56页 |
5.2 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工程实例 | 第56-60页 |
5.2.1 边坡水毁预防性养护工程实例 | 第56-58页 |
5.2.2 防护工程水毁预防性养护工程实例 | 第58-59页 |
5.2.3 排水系统水毁预防性养护工程实例 | 第59页 |
5.2.4 小桥涵水毁预防性养护工程实例 | 第59-60页 |
5.3 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效果分析 | 第60-62页 |
5.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