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1.1 茶及其产区分布 | 第18-19页 |
2.1.2 茶产业与茶产业链 | 第19-21页 |
2.2 相关理论与分析工具 | 第21-24页 |
2.2.1 战略管理理论 | 第21页 |
2.2.2 PEST分析法 | 第21-22页 |
2.2.3 SWOT分析法 | 第22-23页 |
2.2.4 波特五力模型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潮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3.1 潮州茶产业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3.1.1 潮州茶产业概述 | 第24页 |
3.1.2 茶产业发展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3.2 潮州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 第25-30页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25页 |
3.2.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3.2.3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26-30页 |
3.3 潮州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3.1 家庭生产经营导致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 第30页 |
3.3.2 流通市场环境简陋 | 第30页 |
3.3.3 品牌效应不强 | 第30页 |
3.3.4 质量安全监控机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3.3.5 产业结构不协调 | 第31页 |
3.3.6 制茶师、茶艺师人才短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潮州茶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第32-49页 |
4.1 潮州茶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32-37页 |
4.1.1 政治环境 | 第32-33页 |
4.1.2 经济环境 | 第33-35页 |
4.1.3 社会环境 | 第35-36页 |
4.1.4 技术环境 | 第36-37页 |
4.2 潮州茶产业发展的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37-39页 |
4.2.1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 | 第37-38页 |
4.2.2 业内竞争者竞争能力 | 第38页 |
4.2.3 替代品替代能力 | 第38-39页 |
4.2.4 购买者议价能力 | 第39页 |
4.2.5 供应商议价能力 | 第39页 |
4.3 潮州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9-49页 |
4.3.1 优势 | 第39-41页 |
4.3.2 劣势 | 第41-43页 |
4.3.3 机遇 | 第43-45页 |
4.3.4 威胁 | 第45-47页 |
4.3.5 SWOT矩阵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潮州茶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及保障措施 | 第49-57页 |
5.1 总体思路 | 第49-51页 |
5.1.1 指导思想 | 第49页 |
5.1.2 基本原则 | 第49-50页 |
5.1.3 发展思路 | 第50-51页 |
5.2 潮州茶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 第51-55页 |
5.2.1 战略定位 | 第51页 |
5.2.2 战略选择 | 第51-52页 |
5.2.3 战略目标 | 第52页 |
5.2.4 战略举措 | 第52-55页 |
5.3 潮州茶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 第55-57页 |
5.3.1 组织保障 | 第55页 |
5.3.2 资金保障 | 第55-56页 |
5.3.3 人才技术保障 | 第56页 |
5.3.4 服务保障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