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风险警示利润指标与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3-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二、制度背景 | 第14-19页 |
第二节 *ST公司盈余管理现状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30页 |
第一节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 | 第22-26页 |
一、盈余管理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 第22-24页 |
二、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我国*ST及退市机制有效性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摘星公司长期业绩分析 | 第30-36页 |
第一节 样本及财务分析指标选择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问题假设及财务指标分析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摘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手段 | 第36-44页 |
第一节 非流动资产处置及案例分析 | 第36-39页 |
第二节 政府补助及案例分析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债务重组及案例分析 | 第41-4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第44-51页 |
第一节 *ST利润指标变化的影响总结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46-51页 |
一、明确非经常性损益性质 | 第46-47页 |
二、完善退市风险警示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三、完善退市流程,逐步取消*ST | 第48-49页 |
四、其他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