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国外文献 | 第13-14页 |
二、国内文献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7页 |
第二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及相关会计问题 | 第17-21页 |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概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和业务流程 | 第18-20页 |
一、交易结构 | 第18-19页 |
二、业务流程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问题 | 第20-21页 |
一、终止确认问题 | 第20页 |
二、特殊目的实体合并问题 | 第20-21页 |
三、两大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 第21页 |
第三章 国际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 | 第21-30页 |
第一节 终止确认相关理论 | 第22-27页 |
一、终止确认方法 | 第22-25页 |
二、FASB对终止确认会计处理的研究 | 第25-26页 |
三、IASB对终止确认会计处理的研究 | 第26页 |
四、对终止确认会计处理的评价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国际准则对于特殊目的实体合并的处理 | 第27-30页 |
一、FASB对特殊目的实体合并的处理 | 第27-29页 |
二、IASB对特殊目的实体合并的处理 | 第29页 |
三、对特殊目的实体合并处理的评价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理论和实务 | 第30-35页 |
第一节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理论 | 第30-31页 |
一、终止确认相关理论 | 第30页 |
二、特殊目的实体合并相关理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实务 | 第31-35页 |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出表统计 | 第31-33页 |
二、我国发起机构对终止确认的会计处理 | 第33-34页 |
三、我国发起机构对特殊目的合并的会计处理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评价 | 第35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建鑫三期与建元三期产品介绍 | 第35-39页 |
一、交易结构 | 第36-37页 |
二、发起机构与受托机构介绍 | 第37页 |
三、基础资产介绍 | 第37-38页 |
四、分层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建鑫三期与建元三期的会计处理 | 第39-43页 |
一、建鑫三期的会计处理 | 第39-40页 |
二、建元三期的会计处理 | 第40-41页 |
三、特殊目的实体合并会计处理的对比和分析 | 第41-42页 |
四、终止确认会计处理的对比和分析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案例中影响会计处理的因素 | 第43-45页 |
一、超额奖励服务费的影响 | 第43-44页 |
二、受托机构为发起机构子公司的影响 | 第44-45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处理的建议 | 第45-48页 |
第一节 关于终止确认的建议 | 第45页 |
第二节 关于特殊目的实体合并的建议 | 第45-46页 |
一、吸取国际准则制订经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 第45-46页 |
二、明确可变回报的概念以及超额奖励服务费的处理 | 第46页 |
第三节 关注信贷资产证券化、拨备覆盖率之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完善相关信息披露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