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储能应用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5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超级电容器简介第18-24页
        1.2.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史第18-21页
        1.2.2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第21-22页
        1.2.3 超级电容器的构造及其分类第22-24页
    1.3 多孔炭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应用进展第24-30页
        1.3.1 多孔炭材料的孔道对电容的影响第24-25页
        1.3.2 炭材料的孔道分类及其对电容性能的影响第25-26页
        1.3.3 多级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第26-30页
    1.4 插层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第30-33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3-35页
        1.5.1 研究思路第33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 基于生物质的多级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第35-60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38页
        2.2.1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35-36页
        2.2.2 实验仪器第36页
        2.2.3 多级孔炭材料的制备第36-37页
        2.2.4 对比样品第37页
        2.2.5 热重质谱联用分析第37页
        2.2.6 电容器三电极测试电极制备过程第37-38页
        2.2.7 电容器两电极测试电极制备过程第38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58页
        2.3.1 “发泡法”制备得到的炭材料的结构性质第38-42页
        2.3.2 煅烧温度对炭材料结构的影响第42-43页
        2.3.3 活化剂与纤维素的比例对炭材料的影响第43-45页
        2.3.4 活化剂对生物质热解的影响第45-48页
        2.3.5 前驱体类型对多孔炭结构的影响第48-54页
        2.3.6 混合物种不同前驱体的比例对炭材料形貌的影响第54-56页
        2.3.7 原始生物质作为碳源利用“发泡法”制备多级孔炭第56页
        2.3.8 多级孔炭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第56-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改性的商业碳布负载炭包五氧化二铌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第60-80页
    3.1 引言第60-61页
    3.2 实验部分第61-65页
        3.2.1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61页
        3.2.2 实验仪器第61页
        3.2.3 Nb_2O_5@ACC的制备第61-62页
        3.2.4 T-Nb_2O_5@ACC的制备第62页
        3.2.5 C/T- Nb_2O_5@ACC的制备第62-63页
        3.2.6 C-Fe,C-Al和C-Cu的制备第63页
        3.2.7 活化碳布(TCC)的制备第63页
        3.2.8 材料的接触角测试第63页
        3.2.9 炭包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测试第63-65页
        3.2.10 对称电极的阻抗测试第65页
        3.2.11 炭包金属氧化物和活化碳布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及其性能测试第65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5-78页
        3.3.1 载体表面性质的影响第65-66页
        3.3.2 C/T-Nb_2O_5@ACC的结构及形貌表征第66-70页
        3.3.3 C/T-Nb_2O_5@ACC的储能性能第70-73页
        3.3.4 包覆炭层的性质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第73-77页
        3.3.5 组装器件的性能第77-78页
    3.4 本章小节第78-80页
第四章 商业碳布的改性及其在锂离子电容器中应用第80-96页
    4.1 前言第80-81页
    4.2 实验部分第81-83页
        4.2.1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81页
        4.2.2 实验仪器第81页
        4.2.3 氯化铁插层碳布CC_(GIC)的制备第81页
        4.2.4 活化碳布TCC的制备第81-82页
        4.2.5 对比样品PCC的制备第82页
        4.2.6 电极片的性能评估第82页
        4.2.7 对称电极的阻抗测试和模拟第82-83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3-95页
        4.3.1 材料结构表征第83-89页
        4.3.2 三维自支撑电极的优点第89-90页
        4.3.3 CC_(GIC)对称阻抗分析第90-92页
        4.3.4 CC_(GIC)和TCC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的性能测试第92-95页
    4.4 本章小节第95-9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96-100页
    5.1 总结第96-98页
    5.2 展望第98-100页
附录Ⅰ 电极材料的电容性能评估方法第100-102页
    粉末电极材料的制备第100页
        粉末材料制备电极材料的过程如下第100页
    电容评价方法第100-102页
        循环伏安法(CV)第100页
        恒流充放电法(GCD)第100-101页
        能量密度Ex和功率密度Px的计算第101页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101页
        稳定性测试第101-102页
附录Ⅱ 仪器名称及其型号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9页
作者简介及在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水凝胶在酶促法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载体的构建及用于药物和基因输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