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胶体与半胶体物质论文--胶体种类论文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水凝胶在酶促法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5页
    1.1 生物柴油的合成方法第18-22页
        1.1.1 酸碱催化法第18-19页
        1.1.2 生物酶催化法第19-20页
        1.1.3 超临界法第20-21页
        1.1.4 催化加氢法第21页
        1.1.5 微生物油脂法第21-22页
    1.2 酶的固定化第22-26页
        1.2.1 酶固定化的意义第22-23页
        1.2.2 酶固定化方法第23-25页
        1.2.3 固定化酶载体第25-26页
    1.3 智能水凝胶第26-32页
        1.3.1 pH敏感水凝胶第26-27页
        1.3.2 温敏水凝胶第27页
        1.3.3 光敏水凝胶第27-28页
        1.3.4 特定离子敏感水凝胶第28页
        1.3.5 电敏感水凝胶第28页
        1.3.6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水凝胶第28-32页
    1.4 本文立意与研究内容第32-35页
第二章 阴离子型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水凝胶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第35-57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试剂与仪器第36-37页
    2.3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合成与功能化第37-41页
        2.3.1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合成第37页
        2.3.2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第37-38页
        2.3.3 HPG和HPG-MA的表征第38-41页
    2.4 阴离子型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第41-54页
        2.4.1 HPG/PAA水凝胶的制备第41-42页
        2.4.2 HPG/PAA水凝胶的表征第42-45页
        2.4.3 HPG/PAA水凝胶的溶胀性能第45-48页
        2.4.4 HPG/PAA水凝胶的吸附性能第48-54页
    2.5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第三章 阴离子型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水凝胶负载脂肪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第57-97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试剂和仪器第58-59页
    3.3 HPG/PAA水凝胶包埋法负载脂肪酶第59-77页
        3.3.1 载酶量和酶活性的测定第59-61页
        3.3.2 溶液离子强度对HPG/PAA水凝胶包埋法固定化酶的影响第61-62页
        3.3.3 HPG/PAA水凝胶包埋法固定化脂肪酶的稳定性第62-63页
        3.3.4 HPG/PAA水凝胶的重复使用性第63-64页
        3.3.5 HPG/PAA水凝胶包埋法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第64-68页
        3.3.6 响应面分析法对生物柴油合成条件的优化第68-77页
        3.3.7 包埋法固定化酶及凝胶的重复使用性能第77页
    3.4 HPG/PAA水凝胶碳二亚胺法负载脂肪酶第77-94页
        3.4.1 酶负载条件对HPG/PAA水凝胶载酶量和相对酶活性的影响第78-81页
        3.4.2 溶液离子强度对碳二亚胺法固定化酶的影响第81-82页
        3.4.3 碳二亚胺法固定化酶的稳定性第82-83页
        3.4.4 HPG/PAA水凝胶碳二亚胺法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第83-86页
        3.4.5 响应面分析法对生物柴油合成条件的优化第86-93页
        3.4.6 碳二亚胺法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第93-94页
    3.5 本章小结第94-97页
第四章 阳离子型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凝胶微球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第97-115页
    4.1 引言第97页
    4.2 试剂与仪器第97-98页
    4.3 阳离子型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微球的制备与表征第98-113页
        4.3.1 HPG/P(AM-DMDAAC)微球的制备第98-100页
        4.3.2 合成条件对HPG/P(AM-DMDAAC)微球粒径的影响第100-102页
        4.3.3 HPG/P(AM-DMDAAC)微球的表征第102-104页
        4.3.4 微球的溶胀性能第104-107页
        4.3.5 微球的吸附性能第107-113页
    4.4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五章 阳离子型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凝胶微球负载脂肪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第115-152页
    5.1 引言第115页
    5.2 试剂和仪器第115-116页
    5.3 HPG/P(AM-DMDAAC)微球吸附法负载脂肪酶第116-133页
        5.3.1 脂肪酶负载条件的优化第117-119页
        5.3.2 吸附法固定化酶在不同离子强度溶液中的保留情况第119-120页
        5.3.3 吸附法固定化脂肪酶的稳定性第120-121页
        5.3.4 微球吸附法负载脂肪酶合成生物柴油第121-125页
        5.3.5 RSM对吸附法固定化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的优化第125-133页
        5.3.6 微球吸附法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第133页
    5.4 HPG/P(AM-DMDAAC)微球戊二醛法负载脂肪酶第133-150页
        5.4.1 反应条件对微球载酶量和相对酶活性的影响第134-136页
        5.4.2 溶液离子强度对微球戊二醛法固定化酶的影响第136-137页
        5.4.3 微球戊二醛法固定化酶的稳定性第137-138页
        5.4.4 微球戊二醛法负载脂肪酶合成生物柴油第138-142页
        5.4.5 RSM对戊二醛法固定化酶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化第142-150页
        5.4.6 戊二醛法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第150页
    5.5 本章小结第150-15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52-156页
附录第156-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1页
作者简介第171-172页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第172-174页
致谢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钴基复合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其在电解水中的应用
下一篇: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储能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