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7页 |
1.1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及其理论解释 | 第9-10页 |
1.2 反馈相关负波 | 第10-15页 |
1.3 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 | 第15-16页 |
1.4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程序 | 第17页 |
2.3 心理评估量表 | 第17-18页 |
2.4 DNA的提取与分型 | 第18-19页 |
2.5 ERPs实验过程 | 第19-20页 |
2.6 实验记录 | 第20页 |
2.7 ERPs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2.8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2-27页 |
3.1 行为学结果分析 | 第22-23页 |
3.2 ERPs结果分析 | 第23-26页 |
3.3 FRN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7-30页 |
4.1 MAOA高活性基因组与低活性基因组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特征 | 第27页 |
4.2 高活性组与低活性组青少年反馈相关负波特征 | 第27-28页 |
4.3 FRN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4.4 小结——不足与未来研究 | 第29-3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综述 | 第36-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1 | 第43-44页 |
附录2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