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组合结构桥梁及组合桁架梁式结构的发展概况 | 第8-11页 |
1.1.1 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概况 | 第8-9页 |
1.1.2 组合桁架梁结构的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1.2 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的国内应用概况 | 第11-15页 |
1.3 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架梁桥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架连续梁的结构构造和相关计算方法 | 第18-36页 |
2.1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架连续梁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组合桁架构造 | 第19-28页 |
2.2.1 总体构造 | 第19页 |
2.2.2 主桁架形式及构造 | 第19-21页 |
2.2.3 节点构造 | 第21-23页 |
2.2.4 横断面构造 | 第23-24页 |
2.2.5 上弦杆与桥面板连接构造 | 第24-26页 |
2.2.6 桥面板构造 | 第26-28页 |
2.3 组合桁架总体承载力、构件承载力、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8-34页 |
2.3.1 总体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8-30页 |
2.3.2 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2.3.3 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架连续梁相关参数分析 | 第36-76页 |
3.1 总体传力模式及钢管分级设计思想 | 第36-39页 |
3.1.1 桁架总体传力模式 | 第36-38页 |
3.1.2 钢管分级设计思想 | 第38-39页 |
3.2 腹杆布置形式 | 第39-44页 |
3.3 腹杆倾斜角度 | 第44-58页 |
3.3.1 梁高不变 | 第46-52页 |
3.3.2 梁高变化 | 第52-58页 |
3.3.3 本节小结 | 第58页 |
3.4 高跨比 | 第58-65页 |
3.4.1 静力特性 | 第59-63页 |
3.4.2 动力特性 | 第63-64页 |
3.4.3 用钢量 | 第64页 |
3.4.4 本节小结 | 第64-65页 |
3.5 主桁片数 | 第65-74页 |
3.5.1 静力特性 | 第66-71页 |
3.5.2 动力特性 | 第71-73页 |
3.5.3 工程经济性 | 第73页 |
3.5.4 本节小结 | 第73-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架连续梁桥试设计 | 第76-99页 |
4.1 依托项目背景 | 第76页 |
4.2 试验桥桥型总体方案 | 第76-84页 |
4.2.1 工程经济比选 | 第76-78页 |
4.2.2 结构抗震性能比选 | 第78-80页 |
4.2.3 主桁比选 | 第80-84页 |
4.3 试验桥施工阶段分析 | 第84-89页 |
4.3.1 施工阶段细分 | 第84页 |
4.3.2 顶推施工分析 | 第84-86页 |
4.3.3 弦杆灌注混凝土阶段分析 | 第86-87页 |
4.3.4 桥面板浇筑工序方案比选 | 第87-88页 |
4.3.5 负弯矩区桥面板预应力张拉工序方案比选 | 第88-89页 |
4.4 试验桥成桥静、动力分析 | 第89-97页 |
4.4.1 主桥静力分析 | 第89-96页 |
4.4.2 主桥动力分析 | 第96-97页 |
4.5 技术经济指标 | 第97-98页 |
4.6 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附录A1:吊坝里大桥初步设计 | 第103-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