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清凉饮料论文--功能饮料论文

共生燕麦饮料的研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 燕麦概况第12-20页
        1.1.1 燕麦的组成第12-18页
        1.1.2 我国燕麦的开发现状第18-19页
        1.1.3 国内外燕麦饮料概况第19-20页
        1.1.4 共生燕麦饮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第20页
    1.2 植物乳杆菌概况第20-25页
        1.2.1 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第22-25页
        1.2.2 植物乳杆菌的应用现状第25页
    1.3 立题背景与意义第25-2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2章 共生燕麦饮料的配方研究第27-53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7-28页
        2.1.1 实验材料第27页
        2.1.2 实验设备第27-28页
    2.2 共生燕麦饮料的配方筛选第28-37页
        2.2.1 试验方法第28-31页
        2.2.2 燕麦浓度的筛选第31-32页
        2.2.3 发酵菌种及菌量的筛选第32-33页
        2.2.4 发酵辅料种类及添加量的筛选第33-35页
        2.2.5 强化剂种类及添加量的筛选第35-36页
        2.2.6 稳定剂种类以及添加量的筛选第36-3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7-52页
        2.3.1 燕麦浓度的确定第37-40页
        2.3.2 发酵菌种及接菌量的确定第40-44页
        2.3.3 发酵辅料的种类及添加量的确定第44-49页
        2.3.4 强化剂的种类及添加量的确定第49-50页
        2.3.5 稳定剂种类以及添加量的确定第50-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共生燕麦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第53-64页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3页
        3.1.1 实验材料第53页
        3.1.2 实验设备第53页
    3.2 共生燕麦饮料的工艺设计第53-54页
        3.2.1 共生燕麦基料发酵时间的筛选第53页
        3.2.2 共生燕麦基料发酵温度的筛选第53-54页
        3.2.3 胶体磨研磨次数的筛选第54页
        3.2.4 均质压力及循环次数的筛选第5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4-63页
        3.3.1 共生燕麦基料发酵时间的确定第54-58页
        3.3.2 共生燕麦基料发酵温度的确定第58-60页
        3.3.3 胶体磨研磨次数的确定第60-61页
        3.3.4 均质压力及均质次数的确定第61-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共生燕麦饮料保质期实验及物理化学成分分析第64-74页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4-65页
        4.1.1 实验材料第64-65页
        4.1.2 实验设备第65页
    4.2 实验方法第65-67页
        4.2.1 共生燕麦饮料的制备第65-66页
        4.2.2 植物乳杆菌活性的测定第66页
        4.2.3 黏度和 pH 值的测定第66页
        4.2.4 卫生指标的测定第66页
        4.2.5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66-67页
        4.2.6 脂肪含量的测定第67页
        4.2.7 灰分以及总固定物含量的测定第67页
        4.2.8 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第67页
        4.2.9 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测定第67页
        4.2.10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计算第6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7-72页
        4.3.1 原料的营养成分测定第67-68页
        4.3.2 共生燕麦饮料的营养成分分析第68页
        4.3.3 共生燕麦饮料储藏期内的感官变化第68-69页
        4.3.4 共生燕麦饮料储藏期内的卫生指标检测第69-70页
        4.3.5 共生燕麦饮料储藏期内益生菌活性的变化第70-71页
        4.3.6 共生燕麦饮料储藏期内 pH 值与黏度的变化第71-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结论第74-76页
    5.1 全文结论第74页
    5.2 创新点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导师简介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性染料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型材拉弯成形仿真及精度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