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QQ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0-18页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0-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6-18页
一、QQ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第18-28页
    (一)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运用第18-19页
        1. 传播手段的多媒体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了感染力第18-19页
        2. 交互式的即时沟通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了针对性第19页
    (二)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第19-21页
        1. 信息选择的自主性凸显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第20-21页
        2. 网络交往的平等性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第21页
    (三)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第21-25页
        1. “QQ群”是开展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第22-23页
        2. “QQ签名”是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天地第23-24页
        3. “QQ空间”是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育平台第24-25页
    (四) 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领域第25-28页
        1. 交流超越时间限制,延伸教育互动的连续性第25-26页
        2. 信息超越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第26-28页
二、QQ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第28-38页
    (一) 传播形式非正式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第28-30页
        1. 泛娱乐化传播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严肃话语第28-29页
        2. 去中心化传播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导向第29-30页
    (二) 过度网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价值困境和行为失范第30-33页
        1. 海量化信息诱导价值和选择迷失第30-31页
        2. 沉迷于QQ社交致使人际信任危机第31-32页
        3. 长期的虚拟角色阻碍人的社会化第32-33页
    (三) QQ亚文化威胁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主导地位第33-35页
        1. 传播的西方思潮加剧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第33-34页
        2. 传播的多元文化弱化了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效用第34-35页
    (四) QQ的网络环境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难度第35-38页
        1. 使用的隐匿性引发网络道德问题第35-36页
        2. 舆论的难导控引发学校危机管理问题第36-38页
三、面对QQ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策略第38-50页
    (一) 更新载体观念,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第38-41页
        1. 树立QQ现代载体意识第38-40页
        2. 提高QQ载体运用能力第40-41页
    (二) 打造QQ育人阵地,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第41-45页
        1. 构建“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个别指导模式第41-42页
        2. 构建“讨论组”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协作模式第42-43页
        3. 构建“交流群”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教学模式第43-44页
        4. 构建“QQ说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引领模式第44-45页
    (三) 借力文化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45-47页
        1. 以校园网络文化强化文化熏陶第45-46页
        2. 以校园网的监管强化传播把关第46-47页
    (四) 塑造QQ载体受众,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素质第47-50页
        1. 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第48页
        2. 积极培养大学生QQ群意见领袖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6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
下一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