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DLAS技术气体检测的理论模型修正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1 TDLAS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1.2.2 理论模型修正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TDLAS技术的气体检测原理 | 第16-30页 |
2.1 基于TDLAS技术的气体检测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1 光谱吸收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2.1.2 吸收光谱曲线 | 第17-21页 |
2.1.3 比尔定律 | 第21-22页 |
2.2 HITRAN数据库 | 第22-26页 |
2.2.1 HITRAN数据库简介 | 第22-23页 |
2.2.2 甲烷气体分子吸收光谱 | 第23-26页 |
2.3 波长调制(WMS)技术 | 第26-27页 |
2.4 谐波检测技术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基于TDLAS技术气体检测系统 | 第30-41页 |
3.1 基于TDLAS技术的气体检测系统 | 第30-33页 |
3.1.1 气体检测系统简介 | 第30-33页 |
3.1.2 检测系统的标定 | 第33页 |
3.2 基于TDLAS技术的气体检测的理论模型 | 第33-41页 |
3.2.1 线型函数比较 | 第34-38页 |
3.2.2 TDLAS模型 | 第38-41页 |
第四章 模型线型参数优化研究 | 第41-47页 |
4.1 理论模型中的参数 | 第41页 |
4.2 对吸收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 第41-47页 |
4.2.1 空气展宽系数、温度系数等对线型的影响 | 第42-44页 |
4.2.2 检测光的半宽对吸收线型的影响 | 第44-47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验证 | 第47-58页 |
5.1 测试系统简介 | 第47-48页 |
5.2 测试过程 | 第48-49页 |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5.3.1 测试数据的处理 | 第50-52页 |
5.3.2 理论与实际线型比对 | 第52-54页 |
5.3.3 参数优化以及验证对比 | 第54-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