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日照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概述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混凝土桥梁温度场研究的探索进程第13-15页
        1.2.2 日照温度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7-18页
第2章 日照温度场研究的基本理论第18-31页
    2.1 概述第18页
    2.2 传热学理论第18-19页
        2.2.1 导热基本定律第18-19页
        2.2.2 导热微分方程第19页
    2.3 温度场的理论研究方法第19-26页
        2.3.1 微分方程解法第19-21页
        2.3.2 近似数值解法第21-25页
        2.3.3 半经验半理论法第25-26页
    2.4 温度应力的计算理论第26-30页
        2.4.1 计算模型中的基本假定第26-27页
        2.4.2 基于结构力学的计算方法第27-28页
        2.4.3 基于热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第28-29页
        2.4.4 基于有限元法的计算方法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混凝土箱梁温度场现场试验测试与分析第31-62页
    3.1 温度场试验背景第31-32页
        3.1.1 工程概况第31页
        3.1.2 桥位气候第31-32页
    3.2 温度场试验方案第32-37页
        3.2.1 试验目标第32页
        3.2.2 试验仪器第32-34页
        3.2.3 试验方案第34-37页
    3.3 温度场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7-46页
        3.3.1 箱梁周围环境温度第37-39页
        3.3.2 箱梁顶板竖向温差第39-41页
        3.3.3 桥面横向温度分布第41-43页
        3.3.4 箱梁腹板温差第43-44页
        3.3.5 箱梁底板温差第44-46页
    3.4 温度应力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6-51页
        3.4.1 纵向温度应力第46-48页
        3.4.2 横向温度应力第48-51页
    3.5 箱梁竖向温度梯度研究第51-61页
        3.5.1 箱梁实测竖向温度梯度第51-52页
        3.5.2 国内外规范中的温度梯度第52-58页
        3.5.3 箱梁竖向最大温差第58-59页
        3.5.4 箱梁竖向温度梯度第59-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温度场计算参数与热边界条件第62-72页
    4.1 天文参数介绍第62-66页
        4.1.1 太阳常数、大气光学质量与大气透明度第62-63页
        4.1.2 太阳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第63-65页
        4.1.3 太阳与结构物的位置关系第65-66页
    4.2 传热边界条件第66-69页
        4.2.1 太阳辐射第66-67页
        4.2.2 空气对流换热第67-68页
        4.2.3 辐射热交换第68页
        4.2.4 总热流分析第68-69页
    4.3 温度场计算参数取值第69-71页
        4.3.1 环境参数第70页
        4.3.2 混凝土热物理参数第70页
        4.3.3 综合换热系数的确定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日照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第72-86页
    5.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第72-74页
        5.1.1 ANSYS热分析简介第72页
        5.1.2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72-74页
    5.2 平面温度场分析第74-79页
        5.2.1 箱梁温度分布情况第75-76页
        5.2.2 顶板温度日过程第76-77页
        5.2.3 腹板和底板温度日过程第77-79页
    5.3 温度应力分析第79-85页
        5.3.1 最不利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温度应力第79-82页
        5.3.2 极端情况下的温度应力第82-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结论与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非对称外倾拱肋钢拱桥受力特性研究
下一篇:悬臂现浇拱桥施工索力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