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2.1 基因沉默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2 人工miRNA技术的建立与发展 | 第16-21页 |
1.2.3 芥子油苷的合成及代谢调控 | 第21-24页 |
1.2.4 调控芥子油苷代谢的MYB转录因子 | 第24-25页 |
1.2.5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2.1.2 菌株与质粒 | 第26页 |
2.1.3 试剂及酶类 | 第26-27页 |
2.1.4 培养基 | 第27页 |
2.1.5 仪器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7页 |
2.2.1 人工miRNA的设计 | 第27页 |
2.2.2 人工miRNA前体的克隆 | 第27-28页 |
2.2.3 35S::amiRNA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2.2.4 35S::amiRNA转基因拟南芥的建立 | 第29-31页 |
2.2.5 35S::amiRNA转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31-33页 |
2.2.6 35S::amiRNA转基因植株中amiRNA沉默效应的分析 | 第33-35页 |
2.2.7 35S::amiRNA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 | 第35-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3.1 人工miRNA序列的设计 | 第37-38页 |
3.2 人工miRNA前体序列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 第38页 |
3.3 35S::amiRNA转基因拟南芥的建立 | 第38-39页 |
3.4 35S::amiRNA转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39-40页 |
3.5 转基因植株中人工mi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40页 |
3.6 35S::amiRNA转基因植株中人工miRNA沉默效应的检测 | 第40-42页 |
3.7 35S::amiRNA转基因植株的分析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4.1 人工miRNA基因沉默技术的特点 | 第44-45页 |
4.1.1 人工miRNA技术获得突变体的优势 | 第44页 |
4.1.2 人工miRNA技术沉默效率的优势 | 第44页 |
4.1.3 人工miRNA技术的局限性 | 第44-45页 |
4.2 人工miRNA基因沉默技术的改进策略 | 第45页 |
4.3 人工miRNA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45页 |
4.4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5.1 人工miRNA是一种高效的基因沉默技术 | 第47页 |
5.2 人工miRNA技术作用的位置效应 | 第47页 |
5.3 获得了myb28功能缺失突变体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