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17页 |
| 1.1 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简述 | 第12-14页 |
| 1.2 偶氮苯分子开关的原理 | 第14-16页 |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第2章 理论计算方法 | 第17-33页 |
| 2.1 量子化学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 2.1.1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17-20页 |
| 2.1.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 | 第20-23页 |
| 2.2 激发态的光物理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 2.2.1 激发态的产生和类型 | 第23-25页 |
| 2.2.2 跃迁选择定则 | 第25-26页 |
| 2.2.3 光诱导分子内的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 | 第26-28页 |
| 2.3 二维、三维实空间分析法 | 第28-33页 |
| 2.3.1 二维(2D)实空间分析法 | 第28-31页 |
| 2.3.2 三维(3D)实空间分析法 | 第31-33页 |
| 第3章 两种偶氮苯化合物分子反(E)异构物的激发态性质 | 第33-52页 |
| 3.1 序言 | 第33-34页 |
| 3.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34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2页 |
| 3.3.1 分子 1 的反(E)异构物的激发态性质 | 第34-44页 |
| 3.3.2 分子 2 的反(E)异构物的激发态性质 | 第44-52页 |
| 第4章 两种偶氮苯化合物分子顺(Z)异构物的激发态性质 | 第52-69页 |
| 4.1 序言 | 第52页 |
| 4.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52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9页 |
| 4.3.1 分子 1 的顺(Z)异构物的激发态性质 | 第52-61页 |
| 4.3.2 分子 2 的顺(Z)异构物的激发态性质 | 第61-6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