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列表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植物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 | 第12-13页 |
1.2.2 植物氨基酸转运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第13-15页 |
1.2.3 氨基酸转运蛋白的表达调控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番茄 SlCAT2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 | 第18-36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18-19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8页 |
2.1.2 菌株和质粒 | 第18页 |
2.1.3 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2.2.1 番茄基因组 RNA 的提取 | 第19-20页 |
2.2.2 番茄 SlCAT2a 与 SlCAT2b 基因的克隆 | 第20-23页 |
2.2.3 反转录反应合成 cDNA | 第23-24页 |
2.2.4 SlCAT2a 的亚细胞定位 | 第24-25页 |
2.2.5 SlCAT2a、SlCAT2b 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2.3.1 番茄 SlCAT2a 与 SlCAT2b 基因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2.3.2 番茄 SlCAT2a 与 SlCAT2b 基因的克隆 | 第27-28页 |
2.3.3 CAT 家族系统进化树构建 | 第28-30页 |
2.3.4 SlCAT2a 与 SlCAT2b 蛋白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2.3.5 SlCAT2a 的亚细胞定位 | 第31-32页 |
2.3.6 SlCAT2a 与 SlCAT2b 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2-34页 |
2.4 讨论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番茄 SlCAT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研究 | 第36-53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6-39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36页 |
3.1.2 菌株和质粒 | 第36页 |
3.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6-37页 |
3.1.4 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 | 第37-39页 |
3.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3.2.1 SlCAT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9页 |
3.2.2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39-40页 |
3.2.3 番茄的遗传转化 | 第40-41页 |
3.2.4 转基因番茄植株的鉴定 | 第41-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1页 |
3.3.1 SlCAT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3-45页 |
3.3.2 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验证 | 第45页 |
3.3.3 转基因番茄的获得及鉴定 | 第45-48页 |
3.3.4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 | 第48-50页 |
3.3.5 转基因植株 CAT 家族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50-51页 |
3.4 讨论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番茄 SlCAT2 蛋白的底物特异性研究 | 第53-57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53页 |
4.1.1 菌株与质粒 | 第53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4.1.3 主要培养基 | 第5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2.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54页 |
4.2.2 酵母感受态制备 | 第54页 |
4.2.3 酵母质粒转化 | 第5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4.4 讨论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7页 |
5.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