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一、引言 | 第8-15页 |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二)相关研究述评 | 第8-12页 |
|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 二、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5-20页 |
| (一)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二)产业结构作用于人才结构的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 (三)人才结构作用于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 三、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及数据 | 第20-30页 |
| (一)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概述 | 第20-24页 |
| (二)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匹配性的数据 | 第24-30页 |
| 四、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匹配的合理性界定 | 第30-34页 |
| (一)全国产业结构与全国人才结构整体匹配性的总体分析 | 第30-31页 |
| (二)全国各行业与各学科之间匹配性的细分分析 | 第31-32页 |
| (三)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匹配的合理性标准 | 第32-34页 |
| 五、东北地区产业机构与人才结构匹配的合理性分析 | 第34-39页 |
| (一)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全国人才结构匹配性的总体分析 | 第34-35页 |
| (二)东北地区各行业与全国各学科之间匹配性的细分分析 | 第35-36页 |
| (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东北地区人才结构匹配性的总体分析 | 第36-37页 |
| (四)东北地区各行业与本地各学科之间匹配性的细分分析 | 第37-38页 |
| (五)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匹配的合理性判断 | 第38-39页 |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39-42页 |
| (一)结论 | 第39-40页 |
| (二)政策建议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附录 | 第45-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