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二)商人形象的界定 | 第10-14页 |
一、元杂剧商人形象丰富多彩的时代特色 | 第14-22页 |
(一)元前商人文学形象:浅薄、片面、道德意识浓厚 | 第14-19页 |
(二)元代商人文学形象:活跃于戏剧舞台 | 第19-22页 |
1.文人地位的没落 | 第19-20页 |
2.城市经济的兴起 | 第20-21页 |
3.戏曲艺术的通俗 | 第21-22页 |
二、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 第22-36页 |
(一)传统意义上的商人 | 第22-31页 |
1.追求利益为主的商人 | 第22-29页 |
1.1 衣食无忧的坐贾 | 第22-25页 |
1.2 高位高收的行商 | 第25-26页 |
1.3 走街串巷的小商贩 | 第26-28页 |
1.4 无足轻重的店小二 | 第28-29页 |
2.贾服儒行的商人 | 第29-31页 |
2.1 弃儒从商 | 第29页 |
2.2 亦儒亦商 | 第29-30页 |
2.3 由贾入儒 | 第30-31页 |
(二)中介身份的商人形象 | 第31-36页 |
1.临时商人形象的扮演者 | 第31-33页 |
2.凡仙度托的承接者 | 第33-36页 |
2.1 托化成商 | 第34页 |
2.2 度化成仙 | 第34-36页 |
三、元杂剧商人形象的文学意义 | 第36-42页 |
(一)侧面反映元代商业繁荣的情况 | 第36页 |
(二)丰富了元杂剧的人物谱系 | 第36-40页 |
1.正视了商人的形象与地位 | 第37-39页 |
1.1 金钱观的解读 | 第37-38页 |
1.2 敬业精神的宣扬 | 第38页 |
1.3 传统思想的继承 | 第38-39页 |
2.出现了新颖独特的商人主角形象 | 第39-40页 |
(三)承上启下的元杂剧商人形象 | 第40-42页 |
1.对前代商人形象的继承、发展、突破 | 第40-41页 |
2.为后世现实主义化描写做铺垫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