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一、情绪劳动 | 第9-11页 |
(一)情绪劳动概念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情绪劳动的条件和维度 | 第11页 |
二、教师的情绪劳动 | 第11-13页 |
(一)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二)情绪劳动的一般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三)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 | 第13页 |
三、当前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3-14页 |
(一)缺少对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研究 | 第13页 |
(二)缺少对班主任心理和社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4页 |
四、本研究的构想 | 第14-15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4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本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5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一般特征调查 | 第17-27页 |
一、教师情绪劳动的一般状况调查 | 第17-18页 |
(一)方法 | 第17页 |
(二)工具 | 第17页 |
(三)数据处理方法 | 第17页 |
(四)信度分析 | 第17页 |
(五)被试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二、小学班主任的情绪劳动与非班主任的情绪劳动比较研究 | 第18-19页 |
三、情绪劳动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 第19-25页 |
(一)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19页 |
(二)教龄上的差异分析 | 第19-21页 |
(三)学历上的差异分析 | 第21-22页 |
(四)任教年级的差异分析 | 第22-23页 |
(五)所教学科的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六)教师年龄的差异分析 | 第24-25页 |
(七)学校所在地的差异分析 | 第25页 |
四、结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基于心理因素的研究 | 第27-30页 |
一、引言 | 第27页 |
二、方法 | 第27-28页 |
(一)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研究的对象 | 第27-28页 |
(二)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研究的相关工具 | 第28页 |
(三)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页 |
(四)信度分析 | 第28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一)影响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二)影响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心理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29页 |
四、结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基于社会性因素的研究 | 第30-36页 |
一、引言 | 第30页 |
二、方法 | 第30-34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一)受教育者对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影响 | 第34页 |
(二)学生家长对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影响 | 第34页 |
(三)社会舆论对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影响 | 第34-35页 |
四、结论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改善小学班主任情绪劳动的对策 | 第36-39页 |
一、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 | 第36页 |
二、提高自我效能感 | 第36-37页 |
三、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 | 第37页 |
四、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 第37-38页 |
五、建构完善的小学班主任管理机制 | 第38-3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9-41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39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39页 |
三、不足与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1 | 第43-46页 |
附录 2 | 第46-49页 |
附录 3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