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8页
第一章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概述第8-19页
    1.1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概念第8页
    1.2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立法沿革及现状第8-12页
        1.2.1 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第8-10页
        1.2.2 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制度改革下的不断完善第10-12页
    1.3 刑事庭前会议的性质与功能第12-14页
        1.3.1 性质第12-13页
        1.3.2 功能第13-14页
    1.4 港澳台地区及有关国家的庭前会议制度之比较第14-19页
        1.4.1 香港、澳门地区第14页
        1.4.2 台湾地区第14-15页
        1.4.3 美国第15页
        1.4.4 英国第15-16页
        1.4.5 德国第16页
        1.4.6 日本第16-17页
        1.4.7 关于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分析比较第17-19页
第二章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运行之困境第19-31页
    2.1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实践之考察第19-23页
        2.1.1 广东某地区刑事庭前会议的实践调研情况第19-20页
        2.1.2 我国其他地区刑事庭前会议的情况第20-22页
        2.1.3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总体运行情况第22-23页
    2.2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运行中面临的困境第23-31页
第三章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运行困境之原因分析第31-36页
    3.1 司法态度障碍及司法资源紧张第31-32页
    3.2 职权主义模式的过度影响第32-33页
    3.3 难以决断争议事项,与司法实践不相适应第33-34页
    3.4 司法成本与司法收益失衡第34-36页
第四章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运行困境之对策第36-49页
    4.1 发展、完善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第36-37页
        4.1.1 尊重司法运行规律第36页
        4.1.2 结合国情和司法实际第36-37页
        4.1.3 善于借鉴先进做法第37页
    4.2 破解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运行困境的具体对策第37-49页
        4.2.1 首要明确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的性质和功能第37-38页
        4.2.2 明确和具体化刑事庭前会议适用之范围第38-39页
        4.2.3 明确刑事庭前会议主持人员的选择第39-40页
        4.2.4 被告人原则上须到场参加庭前会议第40-41页
        4.2.5 完善规范刑事庭前会议召开的方式及形式第41页
        4.2.6 完善刑事庭前会议证据展示环节第41-42页
        4.2.7 必须强化刑事庭前会议的效力和刚性第42-44页
        4.2.8 完善刑事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第44-45页
        4.2.9 完善刑事庭前会议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规定第45-46页
        4.2.10 完善刑事庭前会议的救济和监督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立法完善研究
下一篇: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