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立法完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概述 | 第12-22页 |
1.1 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基本理论 | 第12-18页 |
1.1.1 暂予监外执行的制度形式 | 第12-14页 |
1.1.2 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程序理论 | 第14-18页 |
1.2 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8-22页 |
1.2.1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2.2 价值分析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现实存在的问题 | 第22-32页 |
2.1 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既有缺陷 | 第22-24页 |
2.1.1 同步监督的范围限定过窄 | 第22-23页 |
2.1.2 监督期限立法不明确 | 第23页 |
2.1.3 监督方式单一且缺乏强制力 | 第23-24页 |
2.1.4 被害人的监督参与权被忽视 | 第24页 |
2.2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运行中的检察监督问题 | 第24-32页 |
2.2.1 诊断、检查、鉴别程序的检察监督问题 | 第26-27页 |
2.2.2 审批程序的检察监督问题 | 第27-28页 |
2.2.3 执行程序的检察监督问题 | 第28-32页 |
第三章 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现实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3.1 立法方面的原因 | 第32-34页 |
3.1.1 法律位阶较低 | 第32-33页 |
3.1.2 法律规定不完善 | 第33-34页 |
3.1.3 立法滞后无法满足实践需求 | 第34页 |
3.2 执行方面的原因 | 第34-40页 |
3.2.1 检察监督力量薄弱 | 第34-37页 |
3.2.2 同步检察机制不完善 | 第37页 |
3.2.3 缺乏一体化网络监督机制 | 第37-38页 |
3.2.4 公示(公告)和听证机制的欠缺 | 第38页 |
3.2.5 被害人监督机制空白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立法现状与比较 | 第40-46页 |
4.1 我国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立法现状 | 第40-41页 |
4.1.1 法律依据 | 第40-41页 |
4.1.2 规范性文件 | 第41页 |
4.2 国外立法现状 | 第41-44页 |
4.2.1 俄罗斯 | 第41-42页 |
4.2.2 意大利 | 第42页 |
4.2.3 日本 | 第42-43页 |
4.2.4 法国 | 第43页 |
4.2.5 德国 | 第43-44页 |
4.2.6 美国 | 第44页 |
4.3 国外立法对我国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启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立法完善对策 | 第46-54页 |
5.1 健全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立法 | 第46-47页 |
5.1.1 统一的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法的制定 | 第46-47页 |
5.1.2 出台相应司法解释 | 第47页 |
5.1.3 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 第47页 |
5.2 完善暂予监外执行制度运行中的检察监督机制 | 第47-54页 |
5.2.1 强化检察监督力量 | 第48页 |
5.2.2 完善同步检察监督机制 | 第48-50页 |
5.2.3 构建一体化监督网络 | 第50-51页 |
5.2.4 建立和完善公示(公告)和听证机制 | 第51-52页 |
5.2.5 引入被害人监督制度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