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提琴曲《十面埋伏》的创作和演奏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十面埋伏》介绍 | 第12-14页 |
2.1 琵琶曲《十面埋伏》 | 第12页 |
2.2 小提琴曲《十面埋伏》 | 第12-14页 |
3 《十面埋伏》创作分析 | 第14-31页 |
3.1 琵琶曲《十面埋伏》分析 | 第14-19页 |
3.1.1 列营 | 第14-15页 |
3.1.2 埋伏 | 第15-16页 |
3.1.3 鸡鸣山小战 | 第16-17页 |
3.1.4 九里山大战 | 第17-19页 |
3.2 创作和改编难点 | 第19-21页 |
3.2.1 音色差异 | 第19-20页 |
3.2.2 演奏技法差异 | 第20页 |
3.2.3 其他差异 | 第20页 |
3.2.4 难点总结 | 第20-21页 |
3.3 小提琴曲《十面埋伏》分析 | 第21-27页 |
3.3.1 曲式结构 | 第21页 |
3.3.2 旋律织体 | 第21-25页 |
3.3.3 和声布局 | 第25-26页 |
3.3.4 节奏力度 | 第26-27页 |
3.4 小提琴曲《十面埋伏》钢琴伴奏谱分析 | 第27-31页 |
3.4.1 低音衬托 | 第27-28页 |
3.4.2 节奏补充 | 第28页 |
3.4.3 旋律补充 | 第28-29页 |
3.4.4 色彩补充 | 第29-31页 |
4 《十面埋伏》演奏分析 | 第31-35页 |
4.1 准备 | 第31-32页 |
4.1.1 技术方面 | 第31页 |
4.1.2 艺术方面 | 第31-32页 |
4.2 练习与演奏 | 第32-33页 |
4.2.1 状态 | 第33页 |
4.2.2 听觉 | 第33页 |
4.2.3 细节与整体 | 第33页 |
4.3 总结和反思 | 第33-35页 |
4.3.1 总结和反思 | 第33-34页 |
4.3.2 其他方面 | 第34-35页 |
5 《十面埋伏》——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的缩影 | 第35-38页 |
5.1 历史 | 第35-36页 |
5.2 现状 | 第36-37页 |
5.3 对未来的展望 | 第37-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